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翻译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自]     北宋  黄庭坚    《清平乐》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取,语助辞。
  
翻译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

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此词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格调清奇的春之短歌。
       上片以发问起调。作者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春残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
      下片以反诘句承接,将上征下痴语奇想轻轻宕开,而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何不住问之?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词人心头的忧伤之情愈发加重了。当看到黄鹂趁着风势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时,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去夏来的现实。词中蕴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把作者惜春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了。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1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畏影恶迹,是指世上没有鬼,猜疑过了头,就会疑神疑鬼,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小编为你整理了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人有…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7
  •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这两句是说,明日晨熹之中,在江头与挚友分别,月落潮平,正是开船的好时机,也正是分别的时候。两句诗,流露出无限的惋惜与惆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6
  • 春光好·花滴露

    朝代:五代 作者:欧阳炯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风飐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704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翻译赏析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春风也知道人间离别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条,不使它变青。   [出典]  李白  《劳劳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赠崔郎中宗之的翻译赏析

      《赠崔郎中宗之》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   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   登高望浮云,仿佛如旧丘。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1
  • 浅谈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

    浅谈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   容理诚老师写过一个教学案例《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我在澳门教〈两小儿辩日〉》(《中学语文教学》2005、8),执教者紧扣“古代汉语多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