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全诗翻译赏析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译文]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
    曙色:黎明前的天色(有的版本作“树色”,树色带来寒气)。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译文1: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译文2:
    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刚刚渡过黄河。心中惆怅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经过重重云山。函谷关的树色催得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不要把长安看作行乐的地方,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
  
  译文3:
    昨夜清冷,大地罩上一层白白的轻霜。凌晨,即将远行的游子,向前来相送的友人殷勤话别,情深意长。分别在即,本来就很忧愁,空中又传来征鸿鸣叫之声,更加惆怅感伤。山川云雾,在客游中领略别是一番情味,仿佛催促着寒气,倍觉苍凉。长安城中,每当日暮黄昏,便到处是捣衣的砧声,令人凄惶。到长安之后,千万不要看到到处都是冶游玩乐的处所,便贪图享乐而虚度了大好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5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安徽六尺巷的诗词大全

    安徽桐城县城西后街,有一历史名巷,叫做六尺巷。此巷长约100公尺,宽为6尺。此巷来历如下:清康熙年间,这里原无巷而有墙,一边是叶姓宅院,一边是当世宰相张英宅院。此两家为地界争吵不休…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41
  •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0
  • 《游观音崖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游观音崖记 [明]都穆 ①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观音崖屹立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崖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1
  • 宫樵薪苦学文言文翻译

    宫樵薪苦学文言文翻译   宫樵薪苦学是非常著名的古代故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宫樵薪苦学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3
  •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原文: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注释:   碧:青绿色…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1
  •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