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翻译赏析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译文]   无情的汴水竟自向东流去,船儿载着那满怀离恨的人儿向西州而去。
  [出自]  苏轼  《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释:
    题解:公元1084年冬(史料记载为元丰七年十一月)作于淮河上,与秦观饮别(见《冷斋夜话》)。 
  长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晋书·谢安传》谓安死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 
  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这句意谓:谁使得秦观这样为我所赏识的优秀人才却被沦落、埋没。
  
译文: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圃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了别后的伤悲。你这样优秀的人才怎能会沦落、埋没在俗世中呢?想起此事,新的烦恼又不禁扰人而来。

赏析:
此词为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冬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在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是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这一名句成了后人朝香的经典,苏东坡的门人张耒的“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绝句》),就是模仿他的老师。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之中,也可见苏东坡的流风余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8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描写花的古诗名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6
  • 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朝代:清代 作者:吴翌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客睡厌听深夜雨,潇潇彻夜偏闻。晨红太早鸟喧群。霁痕才着树,山意未离云。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谢桥新涨碧粼粼。茜衫毡笠子,已有…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12
  • 《史记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江湜《舟中二绝》阅读答案及解析

    舟中二绝 江 湜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中去无愁。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 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1)&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3
  •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 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4
  • 《宋史杨业传》原文和翻译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