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 《酒泉子》全词翻译赏析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译文]  那勇敢的小伙子偏要在潮头戏耍,手中的红旗却不沾一点水浪。
  [出自]  北宋  潘阆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此词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城,满郭即满城。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
  觉:睡醒。

译文:
     我常常想起在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弄潮儿在惊涛骇浪的尖头与波涛搏斗,手里拿着的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在此后我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译文:
    长久地思念钱塘观潮,大潮那天,万人空巷,全城人争先恐后地到江边观望。大潮汹涌冲来时,令人疑心大海变得虚空。潮水澎湃,好像万面大鼓声咚咚响。
    弄潮儿在波涛滚滚的潮头站立,追潮逐浪,尽情玩耍,手里的红旗竟然没有被水打湿。离开之后,我好几次都在梦中见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梦中惊醒过来还觉得心惊胆战。

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塘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0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清明呈馆中诸公

    朝代:元代 作者:高启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886
  • 《罗士信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9
  •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6
  • 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全词翻译赏析

    山花子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①刚倩②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③。 注释 ①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 ②倩: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4
  • 冯延巳与王庭筠《谒金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7
  • 《孟子见梁惠王》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