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两句是说,诗人乘舟江行,同船的商人白昼间临窗倚枕,酣然入梦,可知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互相呼唤,杂着扣弦结缆之声,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一昼一夜,两种景象,体察入微,简笔勾勒,意脉相连,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出自卢纶《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估客:同船的商人。
昼:白天。
舟人:船家。
潮生:涨潮。

【参考译文】
  浓云散开,远远地可以看见汉阳城,但是行船漂流还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静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水涨了上来。三湘时值寒秋,两鬓生出了白发,离家万里望见明月思归的心更深切。家产已经随着战乱毁坏殆尽,哪能忍受再听见江上的鼓角声。

赏析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在南行途中,他写了这首诗。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1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贫士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何以慰我怀,…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630
  •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9
  • 文言文习题集之橘逾淮为枳

    文言文习题集之橘逾淮为枳   《橘逾淮为枳》加点字解释A卷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 )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   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1
  • 高考古诗词鉴赏五种问答模式例解

    古代诗歌鉴赏强化复习 第一种模式:炼字炼词型 命题形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指津:古代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7
  • 王安石《歌元丰·豚栅鸡埘晻霭间》原文、注释和鉴赏

    歌元丰·豚栅鸡埘晻霭间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释】 (1)《半山即事十首》组诗,为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后,于元丰二年(…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35
  • 文言文或诗文中常见典故说明

    文言文或诗文中常见典故说明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