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全诗翻译赏析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这两句是说,严君若遇到认识我的人,你可向他们说,我作为负有经世重任的儒生,今已为区区一领青袍所误。反映了诗人对因失意贬谪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误儒生”三字,蕴含丰富,极耐寻味。
出自刘长卿《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释
①东道:东道主的省称,这里指严士元。
②相识:指认识诗人的人。
③青袍:即“青衿”,古时知识分子的代称。又唐制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作者时贬潘州南巴尉,尉秩为从九品下,正好服青。

【译文】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赏析
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做七言律诗,为诗人被贬赴任临行时所做,与前来送行的友人严士元话别。诗人借此诗感慨怀才不遇,依依惜别旧相识,更想到宦海沉浮,前途渺茫,心中不甚寂寥、惆怅。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现在难以考证确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在唐肃宗至德三年初,诗中"春风"、"春寒"句证明,作诗时是在冬末春初,时间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吻合.又诗末有"青袍今已误儒生"句.印证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此外,青袍又称青衿,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断,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这首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惜别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水国指苏州一带,因这一带多江河水流而名.这一联说,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象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这种自然景象,只有"水国"常有.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此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对床夜语·卷三》云:"人知刘长卿五言,不知刘七言亦高.……散句如‘叹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对这两句诗,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笔者以为这种解释不确.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看"一"听",表明作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探求.他看过,听过,然而一无所获.我们知道,残花落地,是十分零乱的,声音之微;一般也是听不到的,倘或落花有"声",倒是奇事.那么作者何以如此下笔呢?试推想来,大概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在这暂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花办在纷纷飘落,认真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这样理解,全诗的气氛与作者的心境才统一.此外,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的格外细致.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儿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应该说,这情思是非常复杂的,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寂寞,总之,作者设想着旅途上的景况和自己的心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东道可指严:七元,即东道主的省称;亦可指东路上的故交相识,与作者的南行相照应.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儒生,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称.按古代传统观念,渎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2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叙陈正甫会心集古诗翻译

      《叙陈正甫会心集》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 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 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4
  • 文言文《三峡》选段练习

    文言文《三峡》选段练习   阅读《三峡》选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6
  •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7
  •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5
  • 观潮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24
  • 《明史·程启充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明史·程启充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至都督赐蟒玉者。启充言:“定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