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魏夫人《菩萨蛮》翻译赏析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译文]  溪边的柳絮已经飘飞了三次,而远行的人却还没有归来。
  [出自]  北宋  魏夫人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注释:
    出墙红杏花: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系脱胎于此句。
    柳绵:即柳絮。

  译文1:
     溪水青山,沐浴着晚霞斜阳。微风吹动,水面荡漾,水榭楼台的倒影粼粼闪闪,惊飞了双栖的鸳鸯。溪水对岸的两三家庭院,有几枝红艳欲滴的杏花探出高墙。
    沿着绿杨堤下那幽静的小路,她每天不分早晚,常到溪边眺望。已经是三见柳絮飘飞了,还不见远行人回到身边。
   
译文2:
    斜阳余晖罩河山,溪中楼台别有天。 风吹影动鸳鸯起,微风吹起绿漪涟。隔岸人家三两处,红杏花开,高墙挡不住。
    长堤傍溪水,堤上柳正绿。 时常溪边堤上走,三见柳絮随风舞。柳絮年年按时飞,不见远行人儿归。

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见宋·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柳绵:柳絮。这两句 大意是:三次见到暮春时节柳絮飞扬,离人却还没有返回家乡。
     这两句借景抒情。离人远去已经三年,女主人公盼他归来,也已盼了三年。那翻飞的柳絮,最容易使人想起当年折柳赠别的情景;每年柳絮纷飞的时节,也特别牵动离人的愁肠。两句语言自然,情致缠绵,看似平平道来,而无限离愁,无限期待,尽在不言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2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例举

    名句带给人的美感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语言美 名句的语言美通常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的巧妙运用、词语的精心锤炼等。 2、情感美 名句所抒写的情感能使人在心底引起共鸣。 3、…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0
  • 《陈书萧引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0
  • 长亭送别

    朝代:元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11
  • 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5
  • 反裘负刍

      【文言文】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5
  • 国学经典文言文

    国学经典文言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