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翻译赏析

谁为我,唱《金缕》?
[译文]  有谁能为我唱这首《金缕》曲,倾泻一下我心中的无限愁绪?
[出自]   北宋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注释:
  贺新郎也叫“贺新凉”、“乳燕飞”、“风敲竹”。后又因宋人叶梦得《调寄贺新郎·睡起流莺语》中“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而得名金缕曲。
  乘鸾女:乘鸾鸟而飞的女子,指月宫中的仙女。
  葡萄涨绿:形容江水之颜色。
  容与:安然自得的样子。
  《金缕》:唐代歌曲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译文1:   
  
   午睡醒来,只听见流莺在鸣啼,天气渐渐向晚,房门外苍苔满地,凋零的红花无数。可惜并无人看那些飘飞的落花,只有垂杨在风中自在飘舞。暮霭中渐渐有些暖意,似乎又要吹回初夏的轻暑。我重新寻找那把明月般的宝扇,只见上面已被灰尘封住,上面画着骑凤的仙女。见物生情,触动我积聚在心头的旧恨,马上便怅恨不已。
  江南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境般逝去,洲渚边空横着小舟。那葡萄酒般的碧绿水面,连着天际,水气蒙蒙,犹如半空烟雨。楼前色苍苍,引发我无限的愁绪。凭谁采摘苹花寄给心上的你?只能徒自叹望,一条空空的兰舟在水边上安然自得地晃荡。万里外的云帆何时才能到达这里?我望着孤飞的大雁远去,目断天崖,只见层层山峦无边无际。有谁能为我唱这首《金缕》曲,倾泻一下我心中的无限愁绪?
 
译文2:
  黄昏时莺啼惊醒了午睡,房前地上青苔片片,花无数。疾风吹落残留枝头的花朵,只有杨柳在风中自在起舞。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落满尘土的宝扇上,还可见月宫仙子乘鸾女。旧恨新愁霎时涌上心头。
  魂牵梦萦横江渚,碧浪连天,犹如葡萄发醅涨新绿,半空洒下迷蒙的烟雨。无限情意寄沧波,谁采萍花来传相思意。空惆怅,兰舟尽载离愁别绪,路遥万里何时能抵达。眼望天空的孤雁,又被群山阻断,更有谁人为我,高歌《金缕曲》。

【译文二】
黄莺声声把我惊醒,傍晚窗外的绿苔藓上,飘落下残花无数。这些残花又被吹尽无人看见,只有垂杨枝条在风中自舞。雾霭渐透暖意、天气初回夏暑。我重找画有明月的宝扇,扇面已布满灰土,却还隐约能见上有乘鸾仙女。霎时旧恨涌上心头,竟然会如此急切、唐突。
我梦断江南漂泊江渚,白浪滔天,绿水频涨,半空中弥漫烟云细雨。这楼前的江波情意无限,可有谁能采花寄给我?我只能怅望缓缓行进的舟舆。万里云帆何时才能到?我放眼目送北飞的鸿雁,视线却又被千山横阻。谁能为我,唱一曲《金缕》?

【赏析】
这首词抒写相思之情和人生之慨,是词人早期的作品。
上片写景。开篇三句写静景,从中可见词人清幽的心境。午睡初醒,莺语间关,日落西山。凭窗远眺,但见苍苔成片,落红满地,一片幽寂之景。“吹尽”两句,静中有动,仍是写庭院之景。“自”字,写四周无人,一片寂寥,这是主人公孤寂心境的写照。“渐暖霭”三句,写天气变暖,引出下文的“宝扇重寻”、“乘鸾女”。至此,主人公终于触景生情,生发了对逝去青春的叹惋。这一片,层层深入,连贯自然。“惊”写瞬息间的情态,生动传神;“遽”言“旧恨”之强烈,用语精简,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下片言情。“江南”三句是词人的想象之景。江南是昔日词人和佳人欢聚的地方,但现在人事全非,当年的乐事在今日看来也成了“旧恨”。“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情景交融,极言离愁之深、广。“无限”三句,视角转换,写词人想象佳人登高眺远,采以寄相思。可怎奈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锦书难寄,佳人只能独自怅望江天。“万里”两句,既是写词人,也是写佳人,写自己盼“帆”归,写佳人盼“帆”到,两人都目送归鸿,阻隔万水千山,这几句把思念之情抒发到了极致。结尾两句抒发年华虚度的感慨。
这首词清丽自然,意切情深,含蓄哀婉,当时就已经广为传唱。

赏析二: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叶梦得词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这首词风格婉丽,该是早期之作。
  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绘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衬托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
  “渐暖霭”三句,光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两句,怀想伊人倚楼凝思,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真如柳宗元所说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了。“但怅望”三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柳永《玉蝴蝶》词末几句境界与此相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对远方伊人的惓惓深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7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与儿童的诗句

    与儿童的诗句   1)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2)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1
  •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 《酒泉子》全词翻译赏析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译文]  那勇敢的小伙子偏要在潮头戏耍,手中的红旗却不沾一点水浪。   [出自]  北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0
  • 宗道刚直文言文翻译

    宗道刚直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宗道刚直文言文翻译 ,欢迎阅读。   【原文】   宗道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4
  • 唐诗长相思·其一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长天 一作:高…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2
  •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拼音:zhī 部首:丶 部首笔画:1 总笔画:3 笔顺:捺折捺 【详细释义】 zhī ①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279
  •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