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全词翻译赏析

采桑子·九日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注释】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tiáo):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8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91
  • 西江月(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碧洞青崖著雨,红泉白石生寒。朅来十月九湖山。人笑元郎太漫。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兹游未必胜骖鸾。聊作湖南公案。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704
  •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K
  • 借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借牛》是一则文言文笑话故事,出自《笑林广记》。以下是《借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寓意,欢迎阅读。 文言文 有走柬(1)借牛于(2)富翁者,翁方(3)对客,讳(4)不识字,伪(5)启…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51
  • 《插花吟》

    邵 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 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 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 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 争忍花前不醉归? 这是一曲在太平时世中自得其乐…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2
  •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全词翻译赏析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的词意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的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孤独地倚于阑干。这三句先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春夜美景:…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