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全诗翻译赏析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这两句“山鸟”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指那些看到繁荣背后隐伏着的危机、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出自黄公度《悲秋》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参考译文:
    秋天的黄昏,远来的西风吹打着门窗;我独自伫立楼头,怅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随帆船汇入秋江;荒草离离的原野,消失于天边四方。天色由阴转晴,山鸟快乐地欢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风中瑟瑟作响。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为国家兴亡;岂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儿女情长。

【赏析】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经历,以“悲秋”,“秋兴”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这首《悲秋》诗,并未凭秋色以诉离情,托秋意以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诗一开始,即紧扣题目,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首句在“扉”前着一“晚”字,交代了时间,又渲染了冷寂的气氛。次句在“斋”前着一“高”字,标明了立足点,为所见愈远作了铺垫。李白《折荷有赠》诗:“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情景与之略相似,但此处写得较为含蓄深沉。诗人没有明说怅望什么,而是留下悬念,径直引着读者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别浦。
“别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谢庄《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经乔林兮遇猿惊。”唐人郑谷《登杭州城》诗中,也有“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的佳句。遥看别浦,双双行舟扬帆而去,渐渐隐没;极目凝望,广漠而静谧的荒野伸向远方;荒野尽头,天似穹庐,边际四垂,寥廓苍茫。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诗名《悲秋》,作者不写一个“秋”字,而是通过“西风”、“寒声”、“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征,刻画出秋的意境。全诗气韵生动,时人称其“诗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见《宋诗钞·知稼翁集序》)。作者托景抒情,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形象表达出来,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确耐人咀嚼,引人涵咏寻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9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初中语文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3
  •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文言文阅读答案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文言文阅读答案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0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及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1
  •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0
  • 《元史·郑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郑鼎,泽州阳城人。幼孤,能自立,读书晓大义,不妄言笑。既长,勇力过人,尤善骑射。初为泽、辽千户。岁甲午,从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未几,宋将余侍郎烧绝栈道,以兵围兴…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