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两句表现了老友久别,把酒相对,情意深长——连干了十杯,都毫无醉意,我是多么感激你对老朋友的深长情意啊!故友重逢,主人殷勤劝饮,十觞不醉,诗人内心极为激动,今昔之感殊深,意境深远。

出自杜甫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参考译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没想到我们已分别廿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
相分别是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一连喝干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赏析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杜甫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产生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于是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0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身――白居易诗词全集

    咏身 [唐] 白居易 自中风来三历闰,从悬车后几逢春。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薄有文章传子弟,断无书札答交亲。 馀年自问将何用,恐是人间剩长身。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55
  • 非攻的原文与译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4
  •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翻译赏析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    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0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6
  • 文言文伤仲永原文翻译

    文言文伤仲永原文翻译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相信大家也已经学习过了吧。文言文伤仲永原文翻译,我们来看看。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0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阅读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