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的诗意: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这两句诗活像一尊雕塑象——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空笼,斜倚在树旁,神情恍惚,若有所思。她,身在桑下,来采桑叶,却手提空笼,心不在焉。她心在何处?凝思何事?原来昨夜做梦,梦见在渔阳戍边的丈夫回来了。一觉醒来却空空如也,此刻她正在回忆昨夜的梦境,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委曲婉转,语约意远,以简洁之笔,获很大的艺术效果。

出自张仲素《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袅(niǎo)袅:纤长柔美貌。
陌(mò)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叶:此处指桑叶。
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参考译文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赏析
此诗描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后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刻画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全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场景选择典型,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堪称佳作。
这诗的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组成一幅村女采桑图。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较贪》原文及译文

      较贪   杨夔   弘农子游卞山之阴,遇乡叟巾不完,屦不全,负薪仰天,吁而复号,因就而讯诸:“抑丧而未备乎,抑有冤而莫诉乎,何声之哀而情之苦耶?”叟致薪而泣曰:“逋助军之赋,男…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0
  • 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

    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0
  •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翻译赏析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8
  • 《归去来兮辞》原文加翻译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归去来兮辞》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6
  • 天净沙·秋思课后练习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6
  • 隋书.薛道衡传文言文阅读

    隋书.薛道衡传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