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这两句诗写崔秋浦居室客厅的景象——山鸟(燕子之类的鸟)在厅内筑巢栖息,厅房花树环绕,落花纷纷,竟有落在酒杯之中者。一派优雅、闲适、春意颇浓的景象,清新自然,生活情趣很浓。

出自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参考译文
我喜欢崔秋浦,宛然有陶渊明的作风。
门前栽上五棵柳树,井上长着二棵悟桐。
山鸟落在厅堂,塘前的花瓣飘入酒中。
留恋你不忍离去,心中充满不尽的惆怅。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居住在宣城郡(治今安徽省宣城市),曾拜访当时的秋浦(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县令崔钦,此诗即作于此时。
《赠崔秋浦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描绘了当年秋浦城的风貌,赞美崔县令为人脱俗,胸无俗虑,富于闲情逸致,为官清廉,教化清明,政绩突出,也表现出李白对人生价值的观念,政治理想,以及为官的品德与才能。全诗写实与写虚交互为用,中心写崔令,人物形象丰满,一位陶令式的崔秋浦,跃然纸上,表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理想和精神。

诗用八句写秋浦县令崔某的凤范,是总写,总抒感受。诗开门见山,直接擒题,“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以呼告的语句,表明自己对崔秋浦的挚爱感情,这种突兀之笔,自然把人带入诗人狂热的情境中去。接着一句补出他热爱崔秋浦之因,崔某作县令,逼真地象陶潜作彭泽县令。陶潜,原名陶渊明,因刘宋灭晋,而改名潜。陶渊明生于世家大族,幼有大志,拯时济物,但身处丧乱之世,权贵倾轧,谋夺帝位。虽曾参谋军职为镇军、建威将军的参军,但无从展志。后又任彭泽令,自对亲朋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亦即是以礼乐治理地方,领取官俸,作未来隐居之用。李白所赞美的陶令之风,是他为官行无为而治,礼乐之教,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任真自得,不为权贵折腰。质性自然,性爱丘山,故而于易代之际,弃官归隐,保全真性。陶令是李自理想中官吏形象,作人的典范。自己也与陶渊明思想有相似之处,性格有相象的地方。在黑暗的朝廷中,屡遭排挤打击,被迫上表,请求还山。在地方官吏中发现崔某是陶令式的官吏,找到了知音之人,于是他由惊呼而转为深爱。开端两句,概括叙述,激与缓相接,感情深化,唤起人们对崔县令的崇敬。然而又想急于知道他的陶令之风。

接着诗人用四句诗铺叙他的陶令之风。“门前五柳树,井上二梧桐。山鸟下听事,檐花落酒中。”这四句诗是写他官衙与宅院的清幽静谧环境,门前五柳树,井边两株梧桐树。官衙厅堂的山鸟自由出入,致使房檐边花叶飘落入酒杯之中。环境幽美,柳树、梧桐的意象,正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与审美情趣,也是主人精心布置所致。这两句又是用典,陶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接着文章叙述五柳先生的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诗人用此典故,托出崔某的风范。梧桐树为美好形象,凤凰非梧桐不栖。元行恭诗:“惟余一废井,尚夹两株桐。”诗人用此典,暗寓主人公的美好品格。情趣美,品格好,形神完美无缺。正因用这两个典故,就使陶令风具体化了,亦即崔令的思想品格具体和形象化,以实显虚。比直叙含蕴深,情韵浓。这样人为官,以安民为本,无为而治,民安乐,讼事息。县令怡然自乐,饮酒赋诗,抚琴意会,欣然忘食。山鸟句又是用典,《益都耆旧传》记载景放为益州太守,威恩洽畅,有鸠巢于听事。胡三省解释听事为中庭,是受事察讼的地方。诗人用此典表明县令崔某治理地方,百姓安乐,民无诉讼,政通人和。这与陶令弦歌之治的理想是相合的,也可以称为陶令之风的内涵。最后一句诗是化用何逊诗句:“燕子戏还飞,檐前落枕前,”表明主人公心境闲和,于厅堂饮酒自乐。山乌自由出入厅堂,檐花自由飘落酒杯中,一切都发生在自然中,诗人以此为乐。陶渊明式的性爱自然的品格,呼之欲出。总之这四句诗用典与化用前人诗句,创作出清静与淳美的诗的意境,托出崔县令的思想品格与治政的才能。照应开端,铺叙得体,内蕴丰富,虚实相得益彰。诗情发展至此,必然逼出结尾:“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先写不忍离开,依依难舍,再写预见别情惆怅,无穷无尽。余韵深长,玩味不尽。

这首诗以直接与间接描写手法,刻画出崔令的风神秀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6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鉴赏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试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2
  • 鹦鹉亦有情

      《鹦鹉亦有情》是张潮所做的散文,出自《虞初新志》。   【文言文】   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曰:“尔思乡不?&r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3
  • ●卷九十六◎铭五十七首

      【却鼠刀铭】   野人有刀,不爱遗余。长不满尺,剑钺之馀。文如连环,上下相缪。错之则见,或漫如无。昔所从得,戒以自随。畜之无害,暴鼠是除。有穴于垣,侵堂及室。跳床撼幕,终夕??…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3
  • 《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1
  • 食言而肥的历史故事及文言文与翻译

    食言而肥的历史故事及文言文与翻译   食言而肥是指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食言”,据《尔雅》解释:“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