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全诗赏析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出自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释:
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指蟋蟀。

赏析: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黄宗羲《原君》原文和译文翻译

    原君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 ●卷九十三◎书后二十八首

      【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   日行于天,委照万物之上,光气所及,或流为庆云,结为丹砂,初岂有意哉!太宗皇帝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天纵之能,溢于笔墨,ゼ藻尺素之上,弄翰团扇…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8
  •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这两句写诗人在屡受挫折之后,看透了险恶世道,发出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既然斯文沦丧,学文无用,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乙亥北行日记(四则)》阅读答案及翻译

    乙亥北行日记(四则)① [清]戴名世     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49
  • 萧何高中文言文翻译

    萧何高中文言文翻译   萧何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萧何高中文言文翻…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3
  •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

      《林道人诣谢公》是南北朝·刘义庆所著的《》中的文言文。以下是《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林道人①诣⑨谢公。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