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全词翻译赏析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出自]:洪咨夔《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注释]:
游丝:春日里,一些虫子所吐的细丝飘拂在空中。
绮窗:雕刻有花纹的窗户。
金鸭:金属制鸭形香炉。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梁书·林邑国传》:“沉水香,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沉香。”古代用以熏衣和去秽气。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诗:“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沉香。”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叫声凄切,昼夜悲鸣。

[参考译文]:
平坦的沙滩下,小河的渡口旁,有一个芳草鲜美的村庄,春天的绿色早已覆盖了冬季曾经带来的荒凉。游丝在微风中上下飘拂,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一派大好风光,却让人无限惆怅。
雕花窗外已是深深的夜晚,可心上的人儿还不见归还。鸭形铜香炉上袅袅青烟,炉中的沉香已快燃完,你可知道,在斜阳拉长的海棠树的影子里,耳听着杜鹃声声悲啼,整个黄昏我都站在那里等你。

[赏析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是南宋词人洪咨夔的作品。这首词构思了一位黄昏日暮伫立渡津跷首企盼意中人归来的闺中痴情少妇形象。
这首闺情词写的是一个闺中少妇期待归人的缠绵执著之情,写得比较含蓄婉丽。上片起二句,借写景透露闺中人的住地靠近沙边渡口的村庄,又从芳草重绿透露出她与意中人离别已是“去年”之事。可见景写得美,而对事的点破却不着痕迹。接下来三句,又突出春天的两种景象,借以抒情。下片起二句“绮窗”云云,才露出闺中人的身份。从居住环境和室内陈设来看,显然她既不是村妇,也不是青楼妓女,而颇像是作者自己家中的闺人。至结尾三句,又借写景展现人物形象,加浓人的感情;写花影,写鸟声,都巧妙地烘托了那个“立尽黄昏”的美人的形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2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   唐代: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1
  •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青山,而你的远行人,更比青山远,你想看上一眼,可怎么会看得见。   [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1
  • 张可久――【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元代:张可久   孤山雪夜   淡妆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0
  •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作文网给大家整理了 大鼠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