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的大意: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两句渲染了清幽静谧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寂寞和思念.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⑵清冷、幽静

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
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赏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是唐代李益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故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为对故园的思恋。又,风又常用以象征美好、高尚。孟子云:“君子之德,风也。”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此诗亦然。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寂寞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而于风著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全诗构思巧妙,比喻维肖,描写细致。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2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哭宗密禅师翻译及赏析

      《哭宗密禅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贾岛。其古诗全文如下: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   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   惟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5
  • 期中文言文《童趣》复习专练

    期中文言文《童趣》复习专练   一、请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5
  •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昔吴起出”阅读答案对比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赞美读书的古诗

      读书时与智者的对话,是与古人的交流,是陶冶情操的良药,是净化心灵的法宝。俗话说,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才能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下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5
  • 苏轼《论周东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论周东迁 [宋]苏轼 太史公日: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7
  • 《魏书·陆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真,代人也。父洛侯,秦州长史。真少善骑射。世祖初,以真膂力过人,拜内三郎。数从征伐,所在摧锋陷阵,前后以功屡受赏赐。真君中,从讨蠕蠕,…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9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