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常《题华清宫》阅读答案及赏析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注释]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②长杨:汉代宫殿。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奔波劳顿)的艰苦情形。(2分)诗的开篇两句,叙述了自己的一路行程,向东边告别家乡走了十多个驿站,“晓来和月到华清”渲染了日夜兼行的艰苦情景,交代了诗人在晓月朦胧时自己披星戴月地来到了骊山下华清宫。(3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2分)是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的。(2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曾经的汉、唐并称盛的汉家宫苑、唐朝殿阁,如今都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已是荒凉陈迹,只有饱受西风欺凌、冷雨侵袭。营造了凄冷、萧索的氛围,借景抒情,抒发了盛衰之感。(2分)

译文
结束了江南的漫长旅程,在将要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华清宫。
这时候,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大风卷着雨滴落入了长杨宫中,远远得可以听到凄清的雨声。

简析
《题华清宫》,是北宋诗人杜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途径华清宫时,看到凄清的景色,遥想昔日的繁华,有感而发。这首诗的首句舒事,次句写景,”晓风残月“使全诗披上一层迷幻凄凉的色彩,后半段借景抒情,由唐溯汉,概述历史的盛衰兴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7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励志古诗经典名句

    励志古诗经典名句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4
  • 孙悟空变作()模样奔赴瑶池,大闹“蟠桃会”?

    孙悟空变作()模样奔赴瑶池,大闹“蟠桃会”? A.文曲星 B.巨灵神 C.赤脚大仙(正确答案) D.文殊菩萨”

    题库 2022年9月10日
    151
  • 刘备听从了关羽的劝说,将印绶放在何处,宣告辞职?

    刘备听从了关羽的劝说,将印绶放在何处,宣告辞职? A.挂在树上 B.放在案上 C.放于督邮手中 D.挂在督邮脖子上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56
  • 木兰诗谁写的

    木兰诗谁写的   导语:木兰诗谁写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4
  • 以下何句正确?

    以下何句正确? A.孙策和周瑜同岁 B.孙策比周瑜大一岁 C.孙策比周瑜大二岁 D.孙策比周瑜小一岁 正确答案:A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88
  •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比喻、拟人

    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比喻、拟人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