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

  规范2项统一要求

  1、提前布置预习。

  现在有好多学生都不预习了,现代文还可以听得懂,但文言文如果不预习绝对是不行的,下死命令,就得预习,不学拉倒。教师要检查并适当公布检查结果。通过这一步,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正音任务,达到初步感知文章的目的。

  2、使用统一的符号。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要求使用统一的符号,以方便日后的复习。如重点词用·,词类活用用▲,古今异义用□,通假字用○,固定句式用____,特殊句式用~~~~~来标识。在这个学习环节中,要使学生养成课上用符号做书间笔记和课下及时分项积累的习惯。用符号做书间笔记,易操作,重点鲜明,便捷,省时。分项积累,巩固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到条理清楚,熟知每项知识掌握程度,能随时查漏补缺,更有利于复习。

  教学模式

  导语设计或幻灯展示: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1、初次朗读,明辨句读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2、反复诵读

  诵读的形式:教师范读,或者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

  3、点拨课文内容大意。

  就一堂课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把理解字词全部下放给学生,但不是完全甩给学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因为负担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毕竟学生学习古文不是完全冲着那几个化石性的词汇来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赏读课文,品味文言文的妙处。

  4、举纲张目进行试背

  因为已经反复阅读,并且点拨课文内容大意。下面应指导学生尝试再现。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而死记硬背肯定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常听到中学生抱怨要背那么多没用的文言文……。

  5、质疑问难。

  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6、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

  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

  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7、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

  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课堂上的出彩有两种:一是外在的热闹,一是内在的沸腾。我更倾向于后者。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蕴涵出彩的可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2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可久《水仙子·乐闲》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仙子 乐  闲 张可久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掉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 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5
  • 宋琬《舟中见猎犬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舟中见猎犬有感 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 樯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注】①隼(su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 逐禽兔。②樯:桅杆…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海鸥与巷燕

      【文言文】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乐依人焉,故也。”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2
  •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朝代:五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57
  •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这两句写登楼所见之春日景色——遍地繁花,香飘四野,连雨也带着花香;垂柳碧绿,随风摇曳,好像绿柳牵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9
  • 唐诗琵琶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白居易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