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答题思路

高考文言文答题思路

  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从何而来?从文章中来。考场答题有三大错误思路:一是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二是通读后才依次做题,三是脱离原文就题论题。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其实,文言文答题最为重要的思路是,每道题都应放在原文中去做。所以,读懂文章是关键。在读原文前可先浏览“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一题,这样能大致了解文意。同时要注意读文章和做试题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把读的重点与试题常见的命题点统一起来。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以事件为序勾画层次,尤其是当所给文言文是一大段时,更应如此;若为议论文,要勾画论述的层次;若为游记,要以时间或游踪为序勾画层次。这有助于快速找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所对应的语境。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强烈关注事情的结果;若为议论文,要关注文章的中心问题、作者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问题的原因等;若为游记,则要关注写作的目的、抒发的感情等。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是该题的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李疑……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2012年北京卷)

  【分析】原文“不取其报”指的是李疑不要她的回报。

  【试题】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2012年浙江卷)

  【分析】原因错误。原文“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说的是因文风改变而遭毁誉。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其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对象;若为议论文,则一定要理清是作者的观点,还是别人的看法;若为游记,则一定要理清所写之景在何处这一细节。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也是该题的另外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王桢……,济阳公……,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2012年重庆卷)

  【分析】由原文可知,“获赠于朝”的主语是王桢。

  【试题】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2012年福建卷)

  【分析】由原文看,该“巨石”是作者登顶时所见,而非在潮音岩。

  此外,2012年的江苏卷、全国新课标卷均有题属此类错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加点词语,结合语境与试题进行判断。

  错因之一:脱离语境“以今释古”

  【试题】景淳竟死。竟:居然。(2012年北京卷)

  【分析】“竟”在文中应解释为“最终”。

  另外,2012年的辽宁卷(“横”:强行)湖南卷(“劫”:劫持)、江西卷(“劳”:烦劳)、全国大纲卷(“冒”:贸然)等都同此。

  错因之二:词性错误

  【试题】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2012年山东卷)

  【分析】在语境中“躬”是副词,“亲自”。另外“履”名词作动词,为“行走”义。

  另外,2012年福建卷(履苍莽中。履:鞋子)也属此类错误。

  最难判断的错误解释恰恰需要结合所处语境才能下结论。而此种方式能真正考查考生的能力,故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试题】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以“失职”来释“阙”,句意虽通,但文意难通。“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查究”“惩处”等,但下文说的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其实,“阙”为“空缺”义。“以前,察官一职空缺,朝臣大多属意于萧燧,但因他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

  另外,2012年的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等均有题为此思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画线句,结合语境直接完成后面的翻译题。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一要树立文言意识,强烈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现象;二要树立原文意识,因为句子的翻译,不仅要通句意,更要通文意,尤其是句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三要注意多音字和断句两个细节;四要明确得分点。

  【试题】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该题难度较大,首先“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其次,只有贯通文意才可落实句意。

  (萧燧)出知严州,……移知婺州,……婺与严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分析】由语境可知,“东西”实指“严州”和“婺州”两地,“与”则照应“常平司请移粟于严”,即“给粮食”,而“旧治”则指自己原先任职之地“严州”。“坐视”即为“坐视不管”。因此应译为“严州和婺州属于不同的路(或“不属同路”),本来不应当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自己原先任职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以上就是读与答有机统一的五个方面,文章的其他内容通大意即可。以此思路,在读完一遍之后,就应该完成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最好的还可直接完成“对原文概括和分析”这一难题。

  文言文阅读考场答题与平时答题有明显不同。在平时,准确答题仅仅是一个简单要求,其重点是通过做题,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而考场答题则要求快速准确答题,轻松得分,这就需要有一个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

  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从何而来?从文章中来。考场答题有三大错误思路:一是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二是通读后才依次做题,三是脱离原文就题论题。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其实,文言文答题最为重要的思路是,每道题都应放在原文中去做。所以,读懂文章是关键。在读原文前可先浏览“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一题,这样能大致了解文意。同时要注意读文章和做试题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把读的重点与试题常见的命题点统一起来。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以事件为序勾画层次,尤其是当所给文言文是一大段时,更应如此;若为议论文,要勾画论述的.层次;若为游记,要以时间或游踪为序勾画层次。这有助于快速找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所对应的语境。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强烈关注事情的结果;若为议论文,要关注文章的中心问题、作者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问题的原因等;若为游记,则要关注写作的目的、抒发的感情等。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是该题的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李疑……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2012年北京卷)

  【分析】原文“不取其报”指的是李疑不要她的回报。

  【试题】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2012年浙江卷)

  【分析】原因错误。原文“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说的是因文风改变而遭毁誉。

  髶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其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对象;若为议论文,则一定要理清是作者的观点,还是别人的看法;若为游记,则一定要理清所写之景在何处这一细节。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也是该题的另外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王桢……,济阳公……,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2012年重庆卷)

  【分析】由原文可知,“获赠于朝”的主语是王桢。

  【试题】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2012年福建卷)

  【分析】由原文看,该“巨石”是作者登顶时所见,而非在潮音岩。

  此外,2012年的江苏卷、全国新课标卷均有题属此类错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加点词语,结合语境与试题进行判断。

  错因之一:脱离语境“以今释古”

  【试题】景淳竟死。竟:居然。(2012年北京卷)

  【分析】“竟”在文中应解释为“最终”。

  另外,2012年的辽宁卷(“横”:强行)湖南卷(“劫”:劫持)、江西卷(“劳”:烦劳)、全国大纲卷(“冒”:贸然)等都同此。

  错因之二:词性错误

  【试题】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2012年山东卷)

  【分析】在语境中“躬”是副词,“亲自”。另外“履”名词作动词,为“行走”义。

  另外,2012年福建卷(履苍莽中。履:鞋子)也属此类错误。

  最难判断的错误解释恰恰需要结合所处语境才能下结论。而此种方式能真正考查考生的能力,故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试题】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以“失职”来释“阙”,句意虽通,但文意难通。“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查究”“惩处”等,但下文说的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其实,“阙”为“空缺”义。“以前,察官一职空缺,朝臣大多属意于萧燧,但因他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

  另外,2012年的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等均有题为此思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画线句,结合语境直接完成后面的翻译题。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一要树立文言意识,强烈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现象;二要树立原文意识,因为句子的翻译,不仅要通句意,更要通文意,尤其是句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三要注意多音字和断句两个细节;四要明确得分点。

  【试题】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该题难度较大,首先“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其次,只有贯通文意才可落实句意。

  (萧燧)出知严州,……移知婺州,……婺与严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分析】由语境可知,“东西”实指“严州”和“婺州”两地,“与”则照应“常平司请移粟于严”,即“给粮食”,而“旧治”则指自己原先任职之地“严州”。“坐视”即为“坐视不管”。因此应译为“严州和婺州属于不同的路(或“不属同路”),本来不应当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自己原先任职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以上就是读与答有机统一的五个方面,文章的其他内容通大意即可。以此思路,在读完一遍之后,就应该完成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最好的还可直接完成“对原文概括和分析”这一难题。

  [标签:高考文言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杨柳枝词――白居易诗词全集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9
  • 司马光《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28
  •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8
  • 韩愈《戏题牡丹》阅读答案

    戏题牡丹 韩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凌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5
  • 一棵小桃树的原文阅读

      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   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2
  • 浅谈文言文教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   随着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在整套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