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失误

文言文翻译失误

  近几年,笔者从教学和考试中总结学生翻译文言文失误的情况,学生的失误形式是:

  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2.应译的漏了,不需译的却译了。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再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利于晋。学生硬把“晋侯、秦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官名、帝名、年号等,都不用翻译。

  3.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流畅。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没有却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4.省略成分没译出。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文却没译出。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了错误。

  6.以今释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见义。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正确的译文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5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的修辞介绍

    文言文的修辞介绍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3
  • 《原毁》文言文翻译

    《原毁》文言文翻译   《原毁》选自《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此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67
  •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

    勾践灭吴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7
  • 何景明《雨夜》古诗原文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84
  • 高考文言文常见代词的举例

    高考文言文常见代词的举例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