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谒金门·春半》阅读答案附赏析

谒金门 春半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注释: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月》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1.这首词情感细腻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古诗词中的叠词常别有深意,请赏析此词中“莺莺燕燕”的深意。
  
试题答案:
1、上片词人直接抒情,写仲春时节,触目生愁,虽“十二阑干拍遍”也无法排遣春愁。下片写闺中人在大好春光中,想起自己所怀想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不如成双成对的鸟,也不愿再见满院落花及芳草。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2、莺莺、燕燕,双字叠用,暗示鸟儿都能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燕燕,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为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故难以明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1
  • 高中文言文晁错阅读训练

    高中文言文晁错阅读训练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9
  • 《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叙小修诗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4
  • 文言文常用的习惯句式

    文言文常用的习惯句式   1、不亦……乎?   在这个格式中,“亦”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可译为“不是……吗”“不也……吗”。如: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3
  • 《后汉书·张奂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张奂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宋史·陈尧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