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
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
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一:
  ①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②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 C
②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③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二:
(1)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
4.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
5.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5分)         
6.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
(2)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3.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4.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5.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意对即可) 
6.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情”比作“水”更能体现出“情”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意对即可) 

三: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分析。(5分)
答:作者表达了烽火止息、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1分)颔联,虚中见实,用汉昭君和亲的典故、唐梁州复见清明白日景象,表现边塞的难得安宁。(2分)颈联,巧用对比,本有兵马阻挠,却无;本无客子来游,却有;表现了边塞的一派平和。(2分)

四:
1.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
2.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比喻,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2分)
2.“倚”字更好。“倚”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
“守”字更好。“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4分)

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赏析:
《书边事》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希望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描写了宁静的边塞,一片没有战事安宁的景象,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写景抒情,别具一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8
  • 白头吟原文和翻译

      白头吟   唐代: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8
  • 关于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历中举进士,为李怀光所辟,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6
  •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这两句是说,当你们(李训等)被杀的那天,我一个人正独自游览香山寺,我逃脱了这场祸事。因而既庆幸自己早早引退,避免了一场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12
  •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634
  • 重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重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一、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