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
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
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章台路:原指汉代长安城西南街,代称游冶之地。

1.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作具体赏析。(5分)
答案:
 1.连用三个“深”字,极写庭院外面浓阴繁茂、绿叶纷披,院内楼房高大、门户重重的景象,把这个深宅大院的幽邃而又神秘的气氛渲染得特别浓重。
  (2分,两个角度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开篇写“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表现女主人公独处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邃环境中身心的压抑与禁锢。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更昭示了“天地终无情”的冷酷现实,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少妇
  难以明言的无奈和内心的隐痛。

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接下来词人对深闺女子的住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一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气弥漫,好似一幅水墨画。远处是一重重的帘幕,“无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下一句词人笔锋一转,“玉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笔描写女子独处高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片借写风狂雨暴的黄昏,抒写出女子无限的伤春之感。末两句是欧阳修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毛先舒《古今词论引》曾分析道:“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卵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全词语言优美,浅显易懂,然意境深远,深沉细腻,远胜花间词之清韵。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柳树似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情的诗中景,唐诗中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之说。而宋词中道离情别绪的更是数不胜数,象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寥寥数字刻画出的孤寂的旅人的凄清。欧阳修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一个问柳不知问出人生几多愁?还有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只见杨柳的细密如烟,便可一览庭院的曲径清幽。读熟了晏殊的“六曲栏杆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仿佛看到了初春杨柳嫩黄初绿的娇柔。
  见过了江南垂柳的妸娜多姿,欣赏了北方杨柳依依的柳色如烟,诵过了“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柳树在心里的形象似乎也变成那样娇俏而羞惋的小家碧玉,羞怯怯地“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依门揽镜我自犹怜,或是“泪眼倚楼频独语”。总之,那是一种娇怯怯的植物,总是带着别离的愁绪,提到它时似乎也总是那样的“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不胜悲伤娇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5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山行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710
  • 《宋史·张大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大经,字彦文,建昌南城人。绍兴十五年,中进士第,宰吉之龙泉,有善政。诸司列荐,赐对便殿,出知仪真。时两淮监司、帅守多兴事邀功,大经独以平易近民,民咸德之。寻移江东。他路有巨豪犯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袁枚《江宁两校官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我国家百有三十余载,而江宁以校官祠于学者,只二人焉。   其一曰教谕汤先生,讳伟,字鹏乎,宣城人。康熙庚午举人,居官时年已七旬。天倪甚和,碌碌然不可见涯涘。夏月短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7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附翻译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6
  • 《新唐书王求礼传》的原文及翻译

      :   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铁鸑金龙、丹雘珠玉,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5
  •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7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