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内文言文成语归纳

语文课内文言文成语归纳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2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

    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景,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7
  • 杨靖与猴弈

      【文言文】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63
  •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   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下面是关于《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南辕北辙   原文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7
  •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言文释义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言文释义   徐文长传——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0
  •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古代汉语中,兼词、兼类词和词类活用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兼词 “兼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杨伯峻先生提出的。他在《文言文法》一书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234
  • 《义猴之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义猴之墓 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l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