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刘般传翻译

文言文刘般传翻译

  【原文】

  以当袭父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请绝恺国,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恺犹不出。积十余岁,至永元十年,有司复奏之,侍中贾逵因上书曰: 孔子称 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 。窃见居巢侯刘般嗣子恺,素行孝友,谦逊洁清,让封弟宪,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前世扶阳侯韦玄成,近有陵阳侯丁鸿,并以高行洁身辞爵,未闻贬削,而皆登三事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 和帝纳之,下诏曰: 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遭事之宜,后不得以为比。 乃征恺,拜为郎,稍迁侍中。

  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②。恺性笃古,贵处士,每有征举,必先岩穴③。论议引正,辞气高雅。旧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丧,由是内外众职并废丧礼。元初中,邓太后诏长吏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恺独议曰: 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师,职在辩章百姓,宣美风俗,尤宜尊重典礼,以身先之。而议者不寻其端,至于牧守则云不宜,是犹浊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④直,不可得也。 太后从之。

  时征西校尉任尚以奸利被征抵罪。尚曾副大将军邓骘,骘党护之,而太尉马英、司空李郃承望骘旨,不复先请,即独解尚臧锢,恺不肯与议。后尚书案其事,二府并受谴咎,朝廷以此称之。安帝时,诏引恺拜太尉。视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岁余,卒于家。

  【注释】

  ①三事:三公之位,这里指丞相;后文提及的 公卿 即三公九卿,是朝廷高官; 二千石 刺史 指地位较高的州郡牧守级长官; 长吏 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员

  ②风行:风操品行

  ③岩穴:即岩穴之士,指隐士

  ④景:通 影 ,影子

  【翻译】

  刘恺字伯豫,因为(按礼法)应当世袭父亲刘般的封爵,(为了)让给弟弟,(就)离家逃走,以躲避世袭封爵。过了很久,到了章和年间,有关部门上书请求撤除他的封国,肃宗赞美刘恺的义行,特别优待宽容他,可刘恺还是不肯露面。过了十余年,到了永元十年,有关部门重申原来的请求(撤除刘恺的封国),侍中贾逵于是给皇帝上奏书,说: 孔子说过 能用礼让的道理来治国,对处理国事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我了解到居巢侯刘般的承嗣儿子刘恺,他平素的品行,对兄弟友爱,为人谦逊清白,把封国让与弟弟刘宪,自己藏身隐居很久了。有关部门不推究刘恺乐于为善的本意,而依照平常的法则处理此事,这恐怕不能鼓励礼让的风气,也不能成全宽容仁厚的教化。前代有扶阳侯韦玄成,近代有陵阳侯丁鸿,都因高洁品行没有接受封爵,从未听说过他们遭到贬爵削封,却都升官登宰相之位。现在刘恺仰慕前贤,有伯夷的节操,应当让他蒙受矜怜宽宥,保全他祖先的功业,以扩大彰显朝廷崇尚仁德的美誉。 和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说: 过世的居巢侯刘般,他的继嗣儿子刘恺,(按礼法)应当世袭父亲刘般的封爵,而刘恺声称遵从父亲的遗愿,把封国爵位让与弟弟刘宪,自己逃走藏身隐居七年,他操守很是坚定。大凡王法在于推崇善举,助人完成美事。现准许刘宪袭爵。这是对特殊情况的权宜处理,以后不得以此为例。 于是征召刘恺,将他任命为郎,不久升迁为侍中。

  刘恺入朝为官,同朝为官者没有谁不敬仰他的风操品行。刘恺性情纯厚古朴,推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每逢征召举荐人才时,一定以岩穴之士(隐士)为先。他评论引证,谈吐高雅。以往制度规定:三公、九卿、二千石官员、刺史,不得为父母守丧三年,因此朝廷上下众多官员都废弃了丧礼。元初年间,邓太后下诏规定长吏以下官员不为父母服丧三年的,不得参加主掌诉讼案件和选拔举用贤能。当时有人上奏说州郡的长官也应该执行与此相同的丧礼制度。朝廷下诏让公卿大臣们讨论,议论者多认为州郡的长官不便行此丧制。只有刘恺建议说: 朝廷下诏书,之所以制定长吏以下必须守丧三年的法令,不过是为崇尚教化、移风易俗,来达到弘扬孝道的目的。现在刺史、二千石这样的官职作为州郡的师表,其职责就是教化百姓、美化风俗,按理更应该实行为父母守丧三年的礼制,用自己为他人作了榜样。可是议论的人却不探寻它的原委,以至于说郡守级官员不应该服丧三年,这就像使河水的源头混浊却想得到清泉,使树木的外形弯曲却想得到笔直的影子,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太后听从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征西校尉任尚因为非法谋取利益而被羁押追究抵罪。任尚曾经是大将军邓骘的副手,因而邓骘的党羽庇护他,太尉马英、司空李郃迎合邓骘的旨意,不再事先请示,就独自解除任尚的监禁,刘恺不肯赞同他们的做法(议处、判议)。后来尚书查办此案,太尉马英、司空李合二人都受到责罪,而朝廷却因此称赞了刘恺。 安帝亲政的时候,下诏征召刘恺授予他太尉官职,在任上治事三年,因为身体疾病请求退职告老还乡,安帝过了很久才答应他。一年多后,在家里去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因《山家》阅读答案

    山家 元 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5分) 2.诗人“怪见”溪童出门望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0
  •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9
  •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五・居士集卷二十五

      ◎墓表六首〈附一首〉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至和二年〉】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世为鼓城人,后徙吴兴,自君之七世祖宝,又徙常州之武进。曾祖讳某。祖讳某。…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9
  • 文言文《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原道》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选自《昌黎集》卷一一《杂著》之中。韩愈所谓道,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而“原”是推求的意思。这篇文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7
  • 池州清溪(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池州清溪   这是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间所写的一首七绝。诗人酷爱这里的一条清溪,终日在其身边徜徉流连,由此引出一番感慨和感触:既悲且喜。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  …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46
  •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也。父畅,汝南、乡郡二郡太守。雄有孝性,居父忧,殆不可识。清河王怿为司空,辟为左曹。怿迁司徒,仍授左曹。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