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暮过山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贾岛的诗以”幽奇寒僻”著称,请根据颔联作简要的赏析。(4分)
2.找出诗中极富生活情趣与趣味的诗句,请就该句分析诗人心情变化变化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4分)怪禽在荒凉、凄清、孤寂的旷野上鸣叫,让人感到惶恐不安;恰好又遇到夕阳西下,山区渐渐黑暗下来,孤单的行人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得有声有色,描绘出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体现了贾诗“幽奇寒僻”的特点。
2.(4分)烟火渐相亲。诗歌以“寒水”始,“烟火”终,中间经历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惊惧心情到欢欣喜悦。

二: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5)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阅读答案:
(4)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1分)。次句为视觉描写(1分),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1分)。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1分)。
(5)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1分),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1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1分),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1分);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1分),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1分);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1分)。(第三点可不答)

(6) 首联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出山村的宁静?
寒水和少四邻两个角度描写出山村的宁静
(7) 解释“落日恐行人”中“恐”的含义。 
惊恐
(8)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9)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5分)
答: )首联描绘了一幅远处山村寂静荒凉的图景。首句从听觉上写数里外就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以动衬静;次句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的静。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意对即可) 
(10)本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3分)
答: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惧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11)作者描绘山区景物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开展。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赏析:
《暮过山村》是唐代贾岛的作品,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7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杜牧《过华清宫》杜常《题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 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向长杨②作…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9
  •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51
  • 苏轼《汲江煎茶》阅读答案及赏析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①,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②长短更。 注:①雪乳:茶细白,水煎…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66
  • 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类题目答题方法与步骤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1
  • 杜甫《羌村(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羌村(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6
  • 中秋节的唐诗

    中秋节的唐诗   关于中秋节的唐诗: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