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晋文公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
B.战陈之事,不厌伪           禽兽之变几何哉
C.虽愈,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D. 城濮之战,咎犯谋也        肉食者谋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情                       D.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12.翻译句子。(2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译文:                          
13.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         的君主。(3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 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
13.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 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9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秋宵月下有怀翻译赏析

      《秋宵月下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9
  • 望江南(娑婆苦·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娑婆苦,长劫受轮回。不断苦因离火宅,祗随业报入胞胎。辜负这灵台。朝又暮,寒暑争相催。一个幻身能几日,百端机巧哀尘埃。何得出头来。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85
  • 《旧唐书·李尚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李尚隐,其先赵郡人,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41
  • 《叠题乌江亭》的翻译赏析

      《叠题乌江亭》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前言】   《叠题乌江亭》是北宋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71
  •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译文]  空中鸥鹭凌空翱翔,上下翻飞,时常出现在池塘的水面。娇艳欲滴的红色荷花倒映在水中,散发出点点清香。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7
  • 揠苗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个宋国的人,他性子很急。有一天,他刚种下稻子,就每天去看看稻子有没有长高了。可是,他老是觉得稻子长得很慢,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个“好”办法:把稻子拉高点…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1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