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室语》“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 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 ,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 。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 将杀之,天子实杀之;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 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节选自清代唐甄《室语》)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   涂:道路       B.若过里而墟其里        墟:废墟
C.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   裨:副的,偏   D.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  狱:案件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                 必痛哭而去之矣
B. 而反不谓之贼乎                     当其屠城阳之时
C.有天下之善者莫 如汉                 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
D. 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               乃无故而杀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作者从身边的例子说起,借用杀人而非法占有他人布粟的盗贼一例类比,清晰明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所有的帝王夺取天下,都是非仁义的盗贼行为。
B. 即使是最仁义的汉朝,光武帝曾经屠杀城阳、颍阳,高帝屠城三百,如果让作者侍奉这些君主,因为不忍心,作者一定会痛哭离去。
C. 作者认为尧舜、汤武的杀人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自秦到清朝的帝王为了谋求自己的一己之私,置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D. 天子是天下仁慈的母亲,是人们仰望而希望得到哺育的人,如果无缘无故杀掉他,那么这个人的罪孽比一般(杀害他人的)人要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3分)
(2)非是,奚以杀为?(3分)
(3)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4分)

参考答案
5、B (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变成废墟)
6、A (A而:修饰 B之:人称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C者:……的(朝代)/表判断 D 乃:就/竟然)
7、C (A、省略重要前提,原文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扩大了作者批评的对象;B、张冠李戴,“高帝”和“光武帝”交换位置;D、主客颠倒,“无故而杀之”中的“之”指代百姓。)
8、(1)(3分)杀死天下人并且全部占有他们衣物和粮食,却反而不称他为贼吗?
  (“布粟”,衣物和粮食,翻译为“财富”也给分,1分;“而”翻译出转折关系,1分;句意1分)
  (2)(3分)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要杀人呢?
  (翻译出假设,1分;是,指代“这两种情况”,1分;“奚以……为”,翻译为“为什么……呢”,1分)
  (3)(4分)即使让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够用来抵偿他杀一个人的罪行。
(虽,即使,1分;百,数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一百次”,1分;抵,“抵偿、补偿”,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妻子笑着说:“为什么你称他们是贼呢?”唐子说:“现在有一个背着几匹布或者担着几斗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杀了他并且劫走了他的布匹和粟米,这个人是贼呢,不是贼呢?”妻子说“这的确是贼。”
唐子说:“杀一个人,拿走他的布匹粮食,还被称为贼;杀死天下人并且全部占有他们的衣物和粮食,却反而不称他为贼吗?夏商周三代以后,治国有仁道的朝代没有超过汉代的,但当年汉高祖却屠城阳、屠颖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假如我是汉高祖的属下,他屠城阳的时候,我一定会痛哭而离开他;假如我是光武帝属下,当他屠杀第一座城时,我一定会痛哭而离开他。我不忍心做他们的臣子。”
唐子妻说:“当天下大乱的时候,怎么能不杀一人而平定天下呢?”
唐子说:“要平定天下之乱怎么能不杀人呢?古代的君王,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不得已杀人:一是这个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杀;二就是面临战争,不得不杀。犯了死罪的人,尧舜也不能赦免他;面临战争的时候,商汤、周武王也无法避免。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要杀人呢?如果经过一个村庄,就把这个村庄变成废墟,经过一个城镇,就驱逐这个城镇的居民,进入一个城市就屠杀城中的百姓,这是什么行为?大将杀人,不是大将杀的,实际是天子杀的:偏将杀人,也不是偏将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士兵杀人,也不是士兵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官吏杀人,也不是官吏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杀人的具体的杀手很多,实际天子是最大的那只手。天下已经安定了,不再攻杀作战,可是死于战争和因战争而死的老百姓占十分之五六。死者暴露的尸骨还没掩埋,百姓的哭声还没有停歇,眼眶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在这样的时候,天子却穿戴礼服礼帽,乘着威严的车驾,坐在宫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贺。盖起巍峨的宫殿,建立广阔的苑囿,来使他的妻妾尊贵,来使他的子孙富有,他是什么样的存心而忍心如此享受。如果上天使我处置杀人的案件,我就有办法对付他了。如果平常人无故杀人 ,用他一命抵偿一人之死,这就够了;如果掌有天下的人,无故而杀人,那么即使让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够用来抵偿他杀一个人的罪行。这为什么呢?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们仰望且希望得到养育的人,可是他却 无故杀了他们,他的罪过难道不比常人更重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99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管仲破厚葬

      《管仲破厚葬》出自《韩非子》,讲述了齐国管仲破除厚葬之风的故事。   【文言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4
  •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5
  • 心术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2
  • 中考文言文《若石之死》专项练习

    中考文言文《若石之死》专项练习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7
  • 《山之叟》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山之叟》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袁枚《山之叟》原文及翻译   山之叟袁枚(有删节)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①韡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③。虑他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1
  • 十大经典描写兔的古诗词(有关兔子的古诗词大全)

    兔子是一种灵敏矫健的动物,外表温顺可爱,在中国古代还是一种吉祥动物,纯白色的兔子则被称为玉兔。历来关于描写兔的古诗词有不少,如《木兰诗》《古朗月行》《白兔》《李凭箜篌引》《八月十五…

    2023年1月22日
    5.9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