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老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 间:间或,断断续续
C.举进士再不中 再: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除:授于官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
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
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
C.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
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3分)
(2)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分)

参考答案
5.(3分)C(再:两次)
6.(3分)D (①是称赞苏洵的品行;⑥是苏洵的政绩)
7.(3分)B (“责怪”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3分,“举”、“称”、被动句式各1分)
(2)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
(4分,“足”、“ 悉”、“所为文”、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3)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3分,两个“以”“号”各1分)

参考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郡眉山县人。苏君的品行德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影响到家乡,闻名于整个蜀郡已经很长时间了。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文章流传出来以后,公卿士大夫争相传看。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眉山县在京城西南数千里以外的地方,一天之内父子三人由默默无名而轰动了整个京城,而苏氏的文章于是传遍全国。苏君的文章言辞雄辩,宏大雄伟,读他文章的人都感到惊异而想见到他,等见到他以后,发现他是一位温和似乎不善言谈的人,等与他相处以后才发现,跟他相处得越长,就越感到他的可爱。他间或拿出写的文章给人看,越是问他越是发现他的学问无穷无尽。唉!可以说是一位纯朴贤明忠厚老实的君子了!

苏君的曾祖父名叫苏祜,祖父叫苏杲,父亲叫苏序,朝廷追赠苏序尚书职方员外郎的官衔。这三代都没有在仕途上显耀。职方君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都凭借文学才华中了进士,而苏君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职方君苏序对他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问他原因,职方君苏序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苏君也是依然如故。到27岁时才发奋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异等也没有考中, 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深入地探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在探究古今安定动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圣贤的人仕途失意得意出仕隐居原因的时候,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华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笃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起初,我替他将书献给朝廷,皇上召见他在紫微阁考试,他推辞没有去。于是任命他做秘书省校书郎。恰逢太常寺编纂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就任命他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让他领取朝廷的俸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一起编纂礼书,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还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确切时间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消息后很悲伤,特地追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衔,命令官吏准备船只运载他的灵柩回到四川。治平四年十月壬申日安葬在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苏君生在边远的地方而且又功成名就得很晚,常常叹息说:“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父亲和欧阳公啊!”既然如此,那么除了我谁还适合给他写墓志铭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01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学好文言文平时要做好三方面

    学好文言文平时要做好三方面   学好文言文并非太难,只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基本就可以了。   一、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7
  •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37
  •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全词翻译赏析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出自辛弃疾《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6
  • 卢挚――落梅风・才欢悦

      落梅风·才欢悦   元代: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   痛煞俺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   空留下半江明月。   【注解】   早:在词句中往往有&l…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6
  •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前言】   《塞下曲四首》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75
  • 写河北省渤海和北戴河的诗词

    渤海是我国东部的内海,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呈拱形包围,东以辽宁老铁山西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蓬莱角连线,与黄海为界,面积7.7万平方公里。北戴河海滨是著名的避暑胜地,2000多年前的汉…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0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