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殆:(    )
      (2)学而不厌厌:(    )
      (3)不愤不启  不愤不启:(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
    5.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6.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 曰 德 之 不修 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 改 是 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
2. B
3.A
4.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
5.用原文填空。(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
6.(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简析】                             
   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第四则、第五则、第七则讲的是学习态度。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第八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02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名句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 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王充,汉之博学者也。少孤,乡里称孝。后至京师,受业太学,师班彪。充好学不死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百家之言。 翻译   王充是汉朝…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9
  •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选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选集   及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鞭长莫及 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连词:和)   疾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4
  •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66
  • 完颜亮《念奴娇·天丁震怒》译文及鉴赏

      《念奴娇·天丁震怒》   金朝:完颜亮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8
  • 画龙点睛的文言文翻译

    画龙点睛的文言文翻译   相信大家都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故事,通常形容作品栩栩如生。本文的内容是画龙点睛的文言文翻译,请看看:   画龙点睛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僧…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