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安石传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⑤。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
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②侪(chái)伙伴。
③昵:亲近。④当:量刑判处。⑤失入:罪轻而罚重。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⑦放:宽免。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恃与之昵辄持去
18、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3分)
(1)是: (2)诣: (3)谢:
19、说说“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的意思。(2分)
20、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杀人的原因。(2分)
21、结合全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参考答案
17、恃与之昵/辄持去
18、(1)对,正确(2)到……去(3)道歉,谢罪
19、这个人不给(他斗鹑)那个人却强拿走(斗鹑),这是强盗行径。
20、少年得到一只斗鹑,他的伙伴索取不成就侍机拿走,少年就杀了他。
21、他熟悉法令,知道当时“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了解情况后果断得出结论并弹劾府司,说明他做事果断,秉公办事,不官官相护;最后维持原判,按理他被免到阁门谢罪可是他却不认罪,说明他坚持己见,性格倔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他亲密,就一把拿跑了。少年去追,把他杀了。开封府判定该少年应被处死。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刑统?)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少年去追并把他杀掉,应该是追捕盗贼,即使杀死,也不应定罪。”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开封府的官员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院,这两处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应该到阁门去答谢。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御史因此弹劾他,皇帝却没有理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36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满庭芳·汉上繁华》阅读答案

    满庭芳·汉上繁华 宋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4
  • 《百家姓.汤》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汤》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汤》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汤」源出 ;   一 ;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汤氏,子姓。夏商以前未有谥法(谥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周邦彦《瑞鹤仙·高平》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栏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7
  • 《望江南超然台作》全词翻译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1
  • 刘禹锡《陋室铭》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54
  •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全词翻译赏析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的词意思: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想,还是斜靠着红蕤枕看斜阳。 出自纳兰性德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