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这两句是说,高插云天的松树是那样笔直,它连一个分叉都没有。人也应该像松树那样,有刚直不阿、凌霜傲雪的高贵品质。以物喻人,具格言之致。
出自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作者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赏析
《题张老松树》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冬日黄昏之时,徘徊山间,四顾之际,草木凋落,景色凄然。然而山间那一棵直干凌云的老松树,却让诗人从内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做人正要像这株松树一样,岁寒而不凋,孤直而高节。

咏物是中国传统诗歌最稳定持久的题材之一。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在六至七世纪,咏物诗往往作为修辞练习,经常写得很有趣。随着七世纪后期诗歌范围的扩大,旧的咏物传统也派上了新的用场。陈子昂转向了寓意,其他诗人也从严格的描写惯例下解放出来,创作出了想像性的咏物歌行。有些诗人继承了咏物诗应有的精巧风格,并试图使其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意义。
到了宋之问的时候,读者可以看到新的象征手法代替了旧的修辞练习。与陈子昂有意识地写得古拙的寓意诗不同,象征的咏物诗既不离开所咏之物的本性,又另有更多的含义。宋之问这首《题张老松树》以象征的手法歌咏了松树孤直的品格,是这方面的优秀典范。松树历来就是孤直的象征,但宋之问以特别的力量处理这一主题。
这样的诗在沈宋时期的五十年后将是不起眼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十分出众。前二联遵循了三部式,但宋之问在第三联插入了个人反应,并在结尾运用一种引发读者反应描写对句。宋之问有效地运用了朴素的风格,与前述各诗的修饰形成鲜明对照。
此诗作者宋之问是唐代有名的以无耻著称的文人。虽说不可因人废文,因人废诗,诗和人还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像这首诗,如果就诗论诗,无论从诗歌艺术上,还是从思想性上看,都属上上之作。但诸多唐诗选本中均不选,恐怕也正是此诗的格调和宋之问的人品风马牛不相及吧。假设此诗是魏征或者狄仁杰等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寒食》原文及翻译

      寒食   宋代: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7
  • 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59
  •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的词意:但愿天上与人间,每年的今夜都能欢欣快乐。 出自北宋词人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98
  •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2
  • 廿二日天稍和文言文阅读

    廿二日天稍和文言文阅读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9
  • 《战国策·韩一》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韩一》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韩一·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作者:刘向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请以伐韩。泠向谓郑彊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