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两句是说,为官清闲,门无马迹,表明少人登门相访;庭院寂寥,蝉声聒噪,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充满一种“静趣”。诗句平淡文雅,通畅自然,朴直中寓工巧,意境称佳。
出自姚合《闲居》

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⑵,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⑶。
何当学禅观⑷,依止古先生⑸?

注释
⑴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⑷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译文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3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2
  •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译文] 空山人静,乌鸢无拘无束,怡然自乐,小桥外边,绿波荡漾,水色澄清,鸣声溅溅。 [出自]  北宋  周邦彦 《满庭芳》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2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由唐代韦应物所创作。以下是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全诗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8
  • 李氏之友文言文翻译

    李氏之友文言文翻译   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有的’人与朋友交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氏之友文言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89
  •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怎么教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怎么教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周二上午,听了厦门六中杨书松老师在珠海借班做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必修语文第三单元的第1课《寡人之于国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1
  •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这两句是说,你看那众多的河流,没有一条河的水是倒流的;人的年华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到了老年不可能再退回到少年去。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