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选段文言文训练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选段文言文训练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访问,拜访。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略:大体,简要。

  若事之不济 济:救济。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机:关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立则见其参于前B.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鸟之将死,其鸣也哀C.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君子尊贤而容众D.荆州之民附操者其不可者拒之3.下列句子全都能够作为曹操必败的根据的一组是

  ①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散 ④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 ⑥荆、吴之势强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写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分析了曹、刘的情况后,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B.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采用激将法成功游说孙权抗曹。C.面对心怀疑虑的孙权,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D.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孙权,终于坚定了孙刘联盟的决心,开始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2)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答案:

  1.C

  2.B

  3.C

  4.C

  5.(1)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2)如果这样,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济:成功。把题中义项代入原文,“救济”与“事”不能搭配,因此不符合要求。

  2.

  试题分析:主谓间,不译;A介词,向/介词,在; C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并列,不译;D代词,……的原因/代词,……的人。

  3.

  试题分析:①是刘备的.处境;②从诸葛亮的言辞中可知,两万左右的兵马只能说可以抵挡一下曹操,远未能使“曹操必败”;⑥诸葛亮向刘备提建议和游说孙权时都提到“事急”,可见当时荆、吴的情况很不好。

  4.

  试题分析:“刘备以逸待劳”错误。刘备此时正处于“新败之后”,并非“以逸待劳”。

  5.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 “苟”如果,1分;“事”事业,1分;大意1分。

  (2) “则”那么,1分;“鼎足之形成” 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1分;大意1分。

  附译文:

  曹操将要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孙权说:“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外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人(能同我一起)抵挡曹操了,可是刘豫州刚了打败仗,怎能挡得住这个大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和关羽率领的水兵精锐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因为)被他的武力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这样,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他的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46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7
  • 《况侯抑中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况侯抑中官 (明)杨循吉   苏州,古大郡也,守牧非名公不授,裁见前闻。自入我朝,乃得况公钟焉。   公本江西人,实姓黄氏。初以小吏给役礼部,司僚每有事白堂上,必引公与俱,有所顾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4
  •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两句是以青蝇玷污白璧,喻清白无辜的忠臣,受佞臣的谗言诬陷,洗不清冤屈。比喻新奇、形象,喻理透彻,遂成名句。 出自陈子昂《宴胡楚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88
  • 描写冬雨的古诗

      《渡西陵十六韵》李绅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雁翼看舟子,鱼鳞辨水营。骑交遮戍合,戈簇拥…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89
  • 伍子胥文言文阅读练习

    伍子胥文言文阅读练习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9
  • 箕子碑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6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