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畏垒亭记

初中文言文阅读:畏垒亭记

  ①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②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①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②仁者远之。臃肿③之与居,鞅掌④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⑤。

  ④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画然:聪明的样子。 ②絜然:清洁的样子。③臃肿:无知的样子。④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

  22.对于安亭,人弃我爱的原因是 。(2分)

  23.第③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

  24.对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25.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特点及表达的情思。(3分)

  26.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 寥寥几笔,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着真挚情感。结合《项脊轩志》,阐述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22.(2分)安亭土地贫瘠、民风不淳别人离去,而我爱这里的闲静,便于读书;(1分)爱这里清池古木、江流风帆、九峰古刹的美景。(1分)

  23.(2分)承接上文交代取名畏垒亭的出处(或缘由);(1分)为下文表达自己留居安亭自得其乐的心境作铺垫。(1分)

  24.(2分)D

  25.(3分)运用排比修辞构成整句,以强烈地语气;(1分)表达丰收后的快意和满足;(1分)对志同道合者的召唤。(1分)

  26.(3分)酿酒登亭,即便寒风吹彻,黄叶纷飞,痛饮长啸,真是畅快,把战胜大旱后而自得自足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1分)如《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在简洁的叙述中,表现出小屋环境的优雅宁静,凸现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之情。(2分)

  译文:

  从昆山城乘船航行七十里,就是安亭,安亭位于吴淞江畔。史志一类的图书中有安亭江的记载,现在已见不到了。这儿土地贫瘠,民风不淳,县里人弃之唯恐不及。

  我 妻子的娘家住在这里,我唯独喜爱她家宅院的.闲静,嘉靖二十一年,在这里读书。住宅的西边有砌成古老花纹的清水池,有用石块垒叠起来的山;山上建有一座亭 子,登上亭子,隐约见到吴淞江环绕着向东流去,乘风扬帆的船只在荒村树梢之间穿过;华亭的九峰,青龙镇的古寺、佛塔,都正当亭子面前。亭子原来没有名称, 我开始命名为畏垒亭。

  《庄子》一书说,庚桑楚学得老子的学说,住到畏垒山上。他的部众中聪明的智者离开了他,他的妻妾中圣洁的仁者疏远了他。只有那些粗笨的人同他住在一起,忙碌地为他办事。三年之后,畏垒地区获得大丰收。畏垒的老百姓,迎神赛会,大肆祭祀和庆祝。

  我 住在这里,成天关着门。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大家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我妻子治理田产四十亩,正碰上大旱之年,用牛套车拉水,日夜不停的浇 灌,终获很好的收成。酿下几石酒,每当寒风凛冽,黄叶飘落之际;叫儿辈们倒酒,登畏垒亭而长啸,怡然自得其乐。试问,有谁疏远我、离我而去吗?有谁同我相 处听我使唤的吗?有谁想为我而迎种赛会祭祝的吗?便作这篇《畏垒亭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48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6
  • 送徐无党南归序的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送徐无党南归序的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5
  • 《鲁侯养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寓意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mi…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3
  • 宋濂《看松庵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8
  • 《观书有感》的古诗鉴赏

         作者:朱熹 年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4
  •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