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9.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6.(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7.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8.(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0.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2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教学生活化激趣策略摭谈

    文言文教学生活化激趣策略摭谈   文言文在时间上和现在相隔百年以上,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已基本不再使用文言文进行日常交流,学生对文言文有陌生感、距离感也在情理之中。并且,在当前的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5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707
  • 茶道

    【作者介绍】 王继东,男,网名:凭栏望,1951年生,山东蓬莱人,高中文化,做过翻砂工,木模工,略通音律,爱好丝竹,自制二胡,古筝等乐器。酷爱书法艺术,尤其喜欢张旭,怀素,毛泽东等…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39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1.3K
  • 写杨贵妃墓的诗词大全

    杨贵妃墓,在陕西省兴平县马嵬坡。马嵬在唐代本是一个驿站,天宝十五年 (756年)六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绝代佳人杨贵妃葬身于此地。杨贵妃,小字玉环,她不但姿容绝世,而且“…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47
  • 有关腊八的有名古诗

      腊八节是中国汉族大型传统节日之一,腊八就是古代欢庆丰收为春节做准备的节日。文人墨客也写作了一些吟咏腊日的诗词,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