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修辞

文言文的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 初中生物,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 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在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 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 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 ”,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3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袁牧《与薛寿鱼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74
  • 辛弃疾――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宋代:辛弃疾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2
  • [清]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

    六国论(节选) [清]李祯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212
  • 夏侯贪鄙文言文阅读

    夏侯贪鄙文言文阅读   夏侯贪鄙   【原文】   益州新昌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彪之乃遣取十千钱,令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须要,且寄鸡母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0
  • 《促织》文言文重点知识总结

    《促织》文言文重点知识总结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1
  •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及译文赏析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