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玉京秋·烟水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玉京秋
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注释]
①玉京秋:周密自度曲。
②蜩(tiáo):蝉。
③碧砧(zhēn):捣衣石。
④银床:井栏,用灰白石作成,似银,故名。
⑤秋雪:指芦花。
⑥砌(qì)蛩:指蟋蟀。

1.词上片描绘了何种意境?有何作用?
2.古人云,本词“托辞微婉,寄兴遥深”,请以结尾为例赏析。
3.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参考答案
1.词上片写景,由远而近。“烟水阔”从远大处落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景色;“高林”“晚”“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  
  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诗人感伤愁苦之情。(意对即可)
2.本词收束句“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以景结情,首尾圆合。以远处的箫声,来唤醒词人的沉思,来衬托游子的孤寂;以动映静,哀景哀情,益增凄然之感。(意对即可)
3.词的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烟水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意对即可)  

翻译:
我独自一人客居京师,又见到了西风,淡月,和红色的枫叶。萧飒凄清的秋色,使我心中不禁感到了无限凄凉,于是创作了一曲夹钟羽。
轻烟笼罩,湖天寥廓,一缕夕阳的余光,在林梢处短暂的停留。宛如玩弄暮色一般,晚蝉的叫声分外悲闵呜咽。画角声中吹来阵阵寒意,捣衣砧敲出闺妇的相思之切。井边飘下梧桐的枯叶。我站在梧桐树下,任凭清露沾湿了我的衣鞋,采来一枝芦花,不时吟咏这白茫茫的花絮如雪洁白。我感叹与她就此轻易离别,满腔幽怨的哀痛,就连台阶下的蟋蟀也仿佛在替我低声诉说。客居他乡吟咏着秋天,只觉得心情凄冷寒怯。我长歌当哭,暗中竟把玉壶敲缺。如同夏日的团扇已被捐弃抛撇,如同鲜艳的荷花枯萎调谢,一切芳景都已消歇,我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心中无比怨恨,白白虚度了这清凉的时节,远处传来箫声悲咽,是谁在凭倚西楼侧耳倾听,身上披着一层清冷的淡月。
 

赏析:
《玉京秋·烟水阔》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作品。此词抒写客中秋思,应是宋亡前客居临安时作。上片从秋容、秋声、秋色几个方面绘出一幅高远而萧瑟的图景,衬托作者独客京华及相思离别的幽怨心情。下片感慨情人疏隔、前事消歇,“怨歌长、琼壶敲缺”句又不仅限于寄托离愁别恨,也隐含着长年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的喟叹。结尾画出侧耳细听远处萧声悲咽,举头凝望朦胧淡月的主人公的幽独形象,凄寂情状不言自见。全词以描写结合抒情,呈现出一幅凄清的秋景图,有力的衬托作者内心的愁情,唤醒词人的沉思,来表现游子的孤寂,语言清丽精工,风格高秀婉雅。

本篇为秋日伤怀之作。上片从秋容、秋声、秋色几个方面描写登临所见高远、萧瑟的秋景,抒发客居京华的感伤幽怨。下片感慨往事如烟,抒写离愁别恨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全篇语言清丽,笔致清秀婉雅。
上片以景出情,写景由远及近。词一开篇便以写意笔墨,描绘出苍茫辽阔的水天之景。“高林弄残照”四句,写景由远及近,有声有色,视角多变。以“碧”、“银”字眼形容捣衣石和井栏,用语绮丽,意境凄美可感,委婉地传达出了秋思之情。“衣湿”两句,始出现感秋之人,“衣湿”说明其久立“桐阴”下,“露冷”见夜深,“采凉花”暗点怀想伊人,引出别恨。结尾几句,“叹轻别,一襟幽事”点出离别之实,然后以“砌蛩能说”一笔宕开,不谈离别缘由。这种写法即所谓“直处能曲”,乃婉约派词人擅长路数。
下片开篇三句极写悲秋情绪,“怨歌长、琼壶暗缺”语出周邦彦《浪淘沙慢》“怨歌永,琼壶敲尽缺”,一抒郁郁不得志的苦闷。“翠扇”三句感慨年岁已老,仍未建功名。辞情委婉,含蕴悠长。“玉骨”三句进一步抒发韶光空度之恨。意脉暗合开篇景物描写。结尾两句笔锋突转,以呜咽的箫声惊醒悲秋之人作结,极写游子的孤独情绪。以动衬静,更添凄凉之感。结尾二句即景,以动映静,益增凄然之感,以问作结,令人回味不已,颇有余音绕梁之感。

全首词结构严密,井然有序,语言精炼,着笔清雅,确为千锤百炼之作。感秋怀人的客愁别恨,不滞实事,亦不直言,而是凭借最具特征的事物的描写,逐层烘染,委委道出。读者在体会蝉声、蛩声、砧声、箫声中、浮想联翩,情绪随之起伏,不由得感到了作者秋思的悠长缠绵,不禁要与之一道感慨嗟嘘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5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昌龄《送柴侍御》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 欧阳修《戏答元珍》阅读答案及赏析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不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22
  • 王士祯《冶春绝句(其一)》阅读答案赏析

    冶春绝句(其一)  [清]王士祯 今年东风太狡狯②,弄晴作雨遣春来。 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③无数开。 【注】①冶春:游春,赏春。②狡狯(kuài):诡诈。③夭桃:…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40
  • 马戴《灞上秋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113
  • 梅尧臣《九月见梅花》杜甫《江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九月见梅花 (梅尧臣) 江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远客思边草,孤根暗碛沙。 何曾逢寄驿,空自听吹笳。今日樽前胜,其如秋鬓华。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9
  • 古诗词木兰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诗词木兰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