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3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分)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2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3分)

3.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写出禅智寺的静寂的特点。角度及分析:
  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写出特点1分,写出一个角度2分,写出两个角度5分)

4.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而来人之稀;“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5.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6、诗的前两联创设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凄清或幽冷。①“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幽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凄清。②青苔长满台阶,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以此烘托出禅智寺的凄清幽静。

7、解说尾联的内容,并说说本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谁想得到,竹林路西,就是歌吹沸天的繁华的扬州?而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寂寞度日。本联既表达了对弟弟眼病的担忧,又表达了对自己前程的黯然神伤和孤寂凄凉的心境。

8、诗中主要运用哪些意象,写出了禅智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意象:蝉、松桂、青苔、白鸟、暮霭、斜阳;(5分)
特点:静寂幽深   情感:孤寂、凄凉、忧伤。
9、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4分)
答:要点:借景抒情,善于利用衬托的手法,以动写静,以明写暗,以繁华写萧条冷寂;结合作品,蝉噪衬幽静,歌吹扬州的繁华衬禅智寺的幽静。(4分)

赏析: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的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9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任昱《水仙子·幽居》阅读答案

    水仙子·幽居 任 昱 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①,比邻分得山田种。宦情薄归兴浓,想从前错怨天公。食禄黄齑②瓮,忘忧绿酒钟。未必全穷。 【注】 ①舂:舂米。②黄齑…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9
  • 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51
  • 刘皂《渡桑干》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翻译 外出在并州已经十年啦,想回家的心…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75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9
  • 赞美祖国的经典古诗

    赞美祖国的经典古诗   我们的’祖国如此美丽,那么在我国关于赞美祖国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赞美祖国的经典古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赞美祖国的经典古诗…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5
  • 以下除谁外,均反对董卓迁都?

    以下除谁外,均反对董卓迁都? A.李儒 B.伍琼 C.周毖 D.荀爽 正确答案:A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