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江上别柳中庸》阅读答案赏析

江上别柳中庸①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1)“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1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1分)。
(2)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2分)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2分)
(3)想像。(2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分)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注释交待此诗为李端送别柳中庸时所作,“握手”应是分别的动作,“沾衣”的应是眼泪,理解这两个词,一幅依依惜别的图景就勾画出来了。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颔联时应关注“近日”“往年”点明时间远近,“少”“稀”是近义词,以“相知少”和“亲故稀”说明友情的珍贵;理解颈联应关注“何处去”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几时归”表达对朋友早日归来的期盼。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更向”“堪闻”判断尾联想象别后情景,结合全诗内容,再具体分析想象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作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7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曾巩《戏书》阅读答案及赏析

    戏书 [宋]曾巩 家贫故不用筹算,官冷又能无外忧。 交游断绝正当尔,眠饭安稳余何求? 君不见黄金满籯要心计,大印如斗为身雠。 妻孥意气宾客附,往往主人先白头。 (1)这首诗可以看出…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0
  • 李益《隋宫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隋宫燕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贞元十六年,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隋炀帝的行宫遗迹,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8
  •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阅读答案及赏析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①芜城:扬州…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0
  •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兵力之比为多少?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兵力之比为多少? A.1:2 B.1:3 C.1:5 D.1:10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66
  • 陈子龙《渡易水》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rdqu…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111
  • 张孝祥《鹊桥仙·落梅》阅读答案

    鹊桥仙·落梅 [南宋]张孝祥 吹香成阵,飞花如雪,不那朝来风雨。可怜无处避春寒,但玉立、仙衣数缕。 清愁万斛,柔肠千结,醉里一时分付。与君不用叹飘零,待结子、成阴归去…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