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注】热海:今苏联哈萨克伊塞克湖

一:此诗的边塞之景,新奇独特,有声有色。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这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诗人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热海的水如同煮开了一般,热浪冲天。这里的沙石被熏蒸得发烫,似乎要把云彩燃烧起来,月亮映在沸腾的水中,就像被煎煮一般。然而这水中竟然生活着又长又肥的鲤鱼,岸边竟长着四季常绿的青草。世人何曾见过这样一幅奇丽无比的画面:上有云天白雪,下有肥鱼青草,中有热浪滔天的伊塞克湖,湖水清亮。

翻译:
从阴山胡儿那里听说:西边的热海海水像在蒸煮一样,海上的鸟儿都不敢从海面飞过,海中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岸边的青草常年不枯萎,空中飘舞的雪花在热海上空的高远处迅疾融化了,炽热的沙石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映在沸腾炎热的波浪里,就像被煮一般。地下的火潜伏在下面烘烧着这里,使这里的天地变得像个火炉,但为什么它偏偏烘烤着这西方的一个角落呢?热海的威势吞没了月窟和太白所在的西部,气势连通着赤坂和单于所在的整个西域地区。一醉之下送你到了天山城外,此时正看见夕阳从海边落下,崔侍御你执法威严,就像霜一样寒气逼人,热海里的炎热之气也会因为你而消减。

赏析: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送别相结合,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
这首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岑参的边塞诗独具特色,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他的诗突破了以往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而《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则是其中一篇很有特色的边塞诗,它巧妙地把写景与送别结合起来,却又没有丝毫的矫柔伤感之请,代之以热情澎湃,在边塞送别诗中闪出耀眼的光彩。
全诗十六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热海无与伦比的奇热。读罢全诗,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受到蒸腾的热气。
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西头热海水如煮”虽是夸张,但比喻贴切,用滚烫开水作比,使人很容易想象热海的水热的程度。
热海其热无比,所以第三句说“海上众鸟不敢飞”,但这并不足为奇,奇的是“中有鲤鱼长且肥 ”,在滚烫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鲤鱼存活,而且长得又长又肥,这就很使人诧异了。
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所用语言通俗形象,如同口语。接下去写当日亲眼所见。由所闻转入所见,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所见情景,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阴火潜烧天地炉”四句,诗人突发奇想,发出喟然之叹:蕴藏在地下的火,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常燃不息,为什么偏偏把这西边一角烧得这么热?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诗的十三、十四句,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意思是说: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2]
岑参的这首诗 ,在写作手法上以“侧写”标新,全诗写热海 ,由水中到地面到空中,处处炎气逼人,除了“侧闻”的“水如煮 ”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鱼、鸟、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此诗寄情出人意表,构思新奇。诗人巧设回环,在极力描述了热海之奇景,让读者陶醉于热海风光之时才宛然一转,表明自己吟诗的环境和缘由,“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在天山脚下的城郭,在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时,与朋友送行,无尽的离别之情用一“醉”字消融于无形,豪放不羁。“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这最后两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崔侍御的高风亮节,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8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阅读答案及解析

    卜算子 (清)吴兰修 绿剪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清,蛩作秋僧语。 【1】词人在描写景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56
  • 初中木兰诗课件

    初中木兰诗课件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7
  • 薛媛《写真寄外》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6
  • 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阅读答案附赏析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① 晴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③,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2
  • 诗词鉴赏之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0
  •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汇编及阅读答案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