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如唐人李商隐的一首长题七绝: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诗的三、四两句,采用了比喻手法,将韩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光这样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使之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四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写照看了这幅图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不都跃然纸上了吗?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以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于诗作中读出诗人的高大形象,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8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查慎行《独游南湖》阅读答案

    独游南湖①   查慎行 外吏②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多情天井派③,日夜向南流。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4
  •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5
  • 《酬李穆见寄》《宾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8
  • 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阅读答案附赏析

    《广陵吊史阁部》 黄 燮 清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注释 &ldq…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4
  •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3
  •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              &nb…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