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不予分述。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6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梅槐桥游记文言文

    梅槐桥游记文言文   梅槐桥游记文言文   立夏日,余独往城西访梅槐古桥。此桥距古城一舍许,横跨太湖港、水接金家湖、路望沮漳河,为古时荆州过当阳、达夷陵、通巴蜀之驿道。路已逾千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2
  • 文言文《人有亡斧者》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人有亡斧者》全文及翻译   《人有亡斧者》讽刺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凭“想当然”作出判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人有亡斧者》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 构建文言文学习评价标准

    构建文言文学习评价标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因为无法理解词意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效率偏低。至此,为摆脱这种低效的教学状况,就要建立高效的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44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注释和鉴赏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者任秘书少监,时年…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01
  • 《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原文及译文赏析

      《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天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