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姚鼐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渐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已。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注:①黄舒:黄山、舒城。桐城在黄山、舒城之间。②卫武懿诗:卫武即春秋时卫武公姬和。《诗经•大雅》中的《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晚年为警戒自己而作。懿诗:美诗,指《抑》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曩者,鼐在京师                曩:过去
B.不足掖起世之英少              掖:扶持
C.然先生穷居江上                穷:穷困
D.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劝:努力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姚鼐认为,黄山舒城一带,是天下风景秀丽的地方。沉默压抑了千余年,没有多少人在史册上留名。唯独佛门英才辈出,佛教衰落之后,儒家就兴盛起来。
B. 康熙年间,方苞闻名天下。刘大櫆以平民的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呈给方苞看。方苞看了之后推许刘大櫆为“国士”。刘大櫆因而名声大震,誉满京师。
C. 序文的第二、三两段是寿序的主体。第二段叙述刘大櫆与方苞的交往,言方苞对刘大櫆文章的赏识,突出刘大櫆的文学地位。第三段叙述自己与刘大櫆的关系,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强调了自己与刘大櫆的师承关系。
D.本文是姚鼐为刘大櫆八十寿辰而作,同时,他也希望家乡的年轻人了解刘大櫆的事迹,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2)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

参考译文
过去,姚鼐在京城吏部为官.历城姓周的编修告诉我:“写文章的人,先模仿学习然后能学会写文章,学会之后再有所创新,然后才能有大的成就”.大清朝的统治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朝,就是在文章的创作方面,成就还不够大.过去有方侍郎(方苞),现在有刘先生(刘海峰),天下的文章,大概都是出自桐城吧?姚鼐回答说:“黄山舒城一带,是天下风景秀丽的地方.沉默压抑了千余年,没有对少人在史册上留名”,但是佛教寺庙自南朝梁陈以来,不超过二三百里便有一座,佛教僧徒遍布天下,而这一代寺庙是发源地.或许山州的奇气灵气都被佛教占据了吧!但是佛教衰败之后,儒家就兴旺起来,或许现在就是儒教兴盛的时机吧!方先生、刘先生就是儒教兴起的标志,他们也引导教诲了乡人后辈.

姚鼐还从年长的人那里听说:“康熙年间,方苞闻名天下。刘海峰先生有一天以布衣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敬呈给方苞看。方苞看了之后对人说:‘像我方苞这样的人,算什么呢?我的老乡,刘海峰先生,那才是真正的国士’”。听到这个评价的人开始都非常惊讶,并不相信,时间长了,才渐渐了解刘海峰先生。现在方苞先生已经过世了,而海峰先生的文章果然渐渐受到重视。然而刘海峰先生不得志而居住在原籍,没有方苞先生那样的名声和交际,也不足以扶持提携后辈英才,只是在家中伏案写作,已经八十岁了,还是耳聪目明,不停地写作,有像卫武公一样以诗文警世的理想抱负,这是当今世上的奇人啊!我小的时候,曾经跟随海峰先生学习,感到先生的状貌言笑很奇特,放学之后模仿先生的言行来作为游戏。等到长大一些,跟随伯父姚编修学习经学,跟随海峰先生学习文章。我在外做官三十年之后回到家乡,伯父之前已经过世,不能够再见了,过去父辈来往的朋友都去世了,却还能够在枞阳多次见到海峰先生,海峰先生也非常高兴我去拜访,他脚上的毛病还没有好,在别人搀扶牵引下出来与我讨论文章,每次都谈到半夜。
现在是五月十五日,家乡人因为是先生的生日为他祝寿,我却恰好在扬州,十分想念先生,就写了这篇文章来寄给先生,同时,也希望家乡的年轻人了解海峰先生的事迹,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8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继恩,陕州陕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王继恩,陕州陕人。周显德中为内班高品。太祖召见,赐名。累为内侍行首。 雍熙中,王师克云、朔,命继恩率师屯易州。自岐沟关、君子馆败绩之后,河朔诸路为契丹所扰,城垒多圮。四年,继恩按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拔苗助长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

    古诗文 2022年5月21日
    135
  •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14
  • 七律

    锄来烟起羡加餐, 底事随心且莫谈。 润肚应尝开胃菜, 压惊定要养神丸。 舌尖婉转香当首, 脚下崎岖苦作先。 享尽人间知百味, 回肠已是到归元。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75
  • 《荀卿论》文言文阅读

    《荀卿论》文言文阅读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9
  •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一)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