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冯道传·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   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   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   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   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   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   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   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   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   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   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   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维:法度
    B.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薄:迫近
    C.凝家青、齐之间          家:安家
    D.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宜:应当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B.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夫晋,何厌之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以疾卒于官                  D.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4分)
    (2)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4分)
  11.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引用五代小说的目的。(3分)

参考答案
8.B(薄:鄙薄)
9.B(介词,在。  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连词,因为 介词,用;     D.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10.(8分)
   (1)或者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顾念,因而没有人能够招引他们出来吗?
                                                        (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有被发现
                                                        (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11.(3分)
对比讽刺 冯道以及当时社会上寡廉鲜耻的读书人。  (3分。画线处各1分)

参考译文
传曰: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重要法度;这四个法度没有确立,国家就会灭亡。管仲善于立论真是好啊!礼、仪(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法则,廉、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节操。大凡无廉洁之德,人们就没什么不索取的;无羞耻之心,就没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逆乱、失败、灭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却无所不取、无所不为,那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我读冯道的《长乐老叙》,见他自述不讲礼义廉耻反以为荣,真可说是毫无廉耻的人了,那么天下国家的命运也就由此可知了。

我在五代史中发现了三位保全节操的士人,十五位为国事而死的臣子,却深感奇怪:那些身穿儒服的士人,以学古自称,而且有很多人享受俸禄,在国家任职,但忠义的节操,只是出自于武夫士兵,难道在儒士中果真就没有这样的人吗?莫非是节操高尚的士人憎恶时势的浊乱,鄙薄这样的世道而不肯出来?或者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顾念,因而没有人能够招引他们出来吗?孔子认为:“十户人家的城邑,也必定有忠信之人存在。”难道是没有根据的空话吗!

我曾经读到五代时的一篇小说,记载王凝的妻子李氏的事情。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王凝住在青州、齐州之间,担任虢州司户参军,因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来贫寒,一个儿子还年幼,李氏带着孩子,背着王凝的遗骸回老家。向东经过开封时,在旅舍停下,店主见这个妇人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因而怀疑她,不准她留宿。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愿离去,店主就拉着她的胳膊让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说:“我是个妇人,难道不能守节,而让这只手臂被人拉扯吗?不能因这只手臂而一并沾污了我的身子!”就拿来斧头砍断了那条胳膊。看到此事的过路人都围聚在一起为她感叹,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悲泣落泪。开封尹获知这事后,向朝廷报告,官府为她赐药治伤,优厚地周济李氏,而鞭打了那个旅舍主人。唉,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0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首秋轮台翻译赏析

      《首秋轮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2
  • 古代诗文默写名篇名句默写训练及答案

    古代诗文默写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5
  • 蔡邕听琴

      蔡邕听琴出自范晔的《後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文言文】   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3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翻译赏析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年的琵琶弹奏着边地音,琵琶的乐曲声分明在向人们诉说着满腹的怨恨。   [出自]  杜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8
  •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   你还记得课本中人物传记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文言文人物传记 ,欢迎借鉴!   (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的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7
  • 高中古诗文名篇名句情景默写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文名篇情景默写 1.《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的句子————–,—&…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