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原文与翻译

工之侨献琴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

  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     斫(zhuó):砍削。     使:让。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谋:谋划。     莫:没有什么。     期(ji)年:第二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     弗:不     莫不然矣:然:如此  

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道与理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0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全词翻译赏析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出自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2
  •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文言文阅读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文言文阅读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2
  • 张煌言《奇零草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5
  •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3
  • 《望蓟门》原文及赏析

      祖咏:洛阳人,开元十三年进士。张说在并州,引为驾部员外郎。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4
  •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