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阅读答案及翻译

渔 父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
C.宁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鼓,敲打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父见而问之——渔父莞尔而笑
B.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滞于物
D.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句描写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说的“圣人”应指的是“老、庄”一类的人,可见渔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屈原衬托出“渔父”这一个高蹈遁世的隐士形象。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参考答案
1.B
2.D
3.D
4.(1)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
  (2)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0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观于周庙是一篇古文,出自《韩诗外传》。 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1)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2…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71
  •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4
  • 问礼的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翻译   问礼   作者:佚名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對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禮也。」公曰:「吾子言焉。」孔子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3
  • 《左传·文公·文公十六年》文言文

    《左传·文公·文公十六年》文言文   《左传·文公·文公十六年》   作者: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1
  • 感恩节唱的诗歌

    感恩节唱的诗歌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41
  • 昔楚人宿于其友之家者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昔楚人宿于其友之家者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①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②而以窃履进,楚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