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筒尝于国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动筒尝于国学

原文
动筒(1)尝(2)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6)有七十二人。"动筒因(10)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之?”博士曰:“经(7)传无文(8)。”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者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9)。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2)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曾经(2)贤达
2、博士问:“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注释
(1)动筒:人名。
(2)尝:曾经。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
(3)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4)着冠:成年。
(5)岂合:怎么能。
(6)达者:贤达的人。
(7)经:书。
(8)文:记载
(9)对:回答
(10)因:于是

翻译
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说:“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动筒于是就问:“有名的七十二个人,几个是成年的,几个是未成年的?”博士说:“书上没有记载。”动筒说:“先生读书,怎么能不知道孔子的弟子成年的有三十个人,未成年的有四十二个人呢?”博士问:“你是根据哪篇文章知道的?”动筒说:“《论语》中说:‘冠者五六人’,五乘以六是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乘以七是四十二,加起来不是七十二个人吗?”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博士没有话语回答他。

启示
动筒的角度: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装懂,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博士的角度: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4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彭端淑《为学》原文与翻译

    《为学》 作品名称: 《为学》 作品别名: 《为学一首示子侄》 创作年代: 清 作品出处: 《白鹤堂文集》 文学体裁: 杂文 作者: 彭端淑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5
  • 阅读文言文《越车》,完成试题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越车》,完成试题附答案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9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汉宫春·立春日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0
  • 郑日奎《醉书斋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4
  • 关于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5
  • 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