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阅读答案及翻译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罚严而必            必:坚决
B.比降北之罪          北:北方
C.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    弊:旧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赏厚而信             救火而不死者
B.不救火者               中之者胜
C.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   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
D.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   上以为慈爱于亲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13.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之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①,受上赏;②,受中赏;③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④”。(4分)
14.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9.(3分)B
10.(3分)B
11.(3分)B
12.(4分)(1)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2分)(2)第二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
13.(4分)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②上书谏寡人者③能谤讥于市朝④使内外异法也
14.(5分)
答案示例①
我更赞许吴起的做法。吴起先后两次设下奖赏标准,取信于民,比起越王仅以赏罚威势震慑百姓,更能获得百姓支持。只有获得百姓真心的信任和拥戴才是治国之道。
答案示例②
我更赞许越王的做法。越王设计的“焚宫室”更接近战争的危险局面,且相比吴起的只奖无罚,越王赏罚分明,更能激励民心。只有有原则、有信用的奖惩机制才是取胜之道。
评分参考:
①表明观点,1分;②概括越王或吴起的行为,2分;③分析对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了,我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您想要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烧一下房屋试试呢?”于是就放火焚烧房屋,人们(都)不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人去救火的(如果)死了,(就)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救火如果没死的,(就)和战胜敌人的奖赏相同;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退的罪行相同。”(命令一下达)人们(用烂泥)涂在自己的身体上披着湿衣服而奔赴火海的,左边有几千人,右边有几千人。(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必将战胜吴国的趋势了。
吴起做魏武侯的西河郡守。秦国有座小的边防岗亭面临边境,吴起想要攻占它。(因为如果)不除掉(它),那么(它)对(魏国)种田的人危害很大;(如果要)除掉它,那么(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就在北门外靠放一根车辕木,然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车辕木到南门外的人,(就)赐给他上等的农田、上等的住宅。”人们没有搬它的。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一会儿(吴起)又在东门外放置一石赤豆,之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个到西门外的,像当初那样赏赐他。”人们争着搬它。于是(吴起)下达命令说:“明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着前往。于是(吴起下令)攻亭,一个早晨就把它攻克了。
李悝做魏文侯上党地区的郡守,想要人们善于射箭,于是下令说:“人们有疑虑而不能决断的诉讼,就让他们射箭靶,射中靶子的就胜诉,射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因为人们都善于作战射箭。
宋国崇门的(一个)里弄居民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损伤身体,很瘦弱,君主认为他对亲人非常仁爱,提拔任命(他)做个小官。第二年,人们因守丧哀痛损伤身体死亡的一年有十多人。子女为父母亲服丧,是因为爱父母,尚且可以用奖赏来鼓励,更何况是君主对于民众呢!
越王计划讨伐吴国,想要人们看轻死亡(而拼死去作战)。(他)出外看见(鼓着腮帮子似含)怒气的青蛙,就向它凭轼致敬。随从说:“为什么(要)对这种东西表示敬意呢?”越王说:“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第二年的请求把头颅献给越王的人一年有十多位。
韩昭侯派人收藏(起自己不穿的)破旧裤子,侍从说:“您也太不仁慈了,(连)破旧的裤子也不拿它来赏赐给身边的侍从却(把它)收藏起来。”昭侯说:“这不是你懂得的道理。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吝惜(自己的)一颦一笑,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现在那条破旧裤子,难道只是皱个眉头笑一下的事吗?裤子与皱眉头笑一笑(的作用)相差得远了。我一定要等有功劳的人(才能赏给他),所以收藏起它没有给别人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1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让诵读成为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引擎

    让诵读成为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引擎   少教多学的思想自古就有,《论语》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曾提出教学的主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7
  • 小重山·端午

    朝代:元代 作者:舒頔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

    古诗文 2020年3月9日
    586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孟子见梁襄王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孟子见梁襄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出,语人曰(告诉,动词)   2、就: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   3、与:孰能与之(归附,跟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 如何用白话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白话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下面是如何用白话翻译文言文,欢迎查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7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翻译赏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0
  • 语文阅读文言文试题:游沙湖

    语文阅读文言文试题:游沙湖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