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古名诗中触摸清明

春分一过,清明将来。当我再一次细览古籍,不禁惊愕地发现,清明的意境原来是如此的博大、深远。

    清明是哀伤的。这是众多诗家对清明定下的主调,不然为什么选在这一天祭祀和扫墓呢?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凄惨情景。另一位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也是催人泪下:“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

    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再看苏轼的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词语言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用词凝练深沉,音响凄厉。全词句句有声,与悼亡之情十分契合,叫人肝肠寸断。

    清明也是美好的。阳春三月,杨柳依依,百花竞艳,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宋朝诗人文彦博的《清明后同秦帅明会饮李氏园池》一诗就写出了人们在佳节赏花的愉悦:“洛浦林塘春

    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北宋诗人陈与义所写的《清明》诗,也洋溢着快乐的青春气息:“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清明既是良辰美景,游春也是赏心乐事。

    清明更是深邃的。且看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想到了生和人生的意义,可谓发人深省。

    古诗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意味悠长。但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郝金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2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猿子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780
  • 惠子相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惠子相梁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各位,我们看看下面,大家一起阅读吧!   惠子相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惠子相梁   先秦: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4
  • 朝三暮四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65
  •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这两句写踏歌过程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舞姿如流莺飞动,歌声清脆,婉转动听,连鸟儿都过来听其歌唱。形容歌舞之美,生动、传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9
  • 苏轼《教战守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战守策》,苏轼散文名篇。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积极实行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在杭州等地任地方官。宋仁宗嘉祐年间,苏轼就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根据当时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96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全诗翻译赏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应该是天上才有的,人间哪里有可能听到几次呢?   [出自]  杜甫&nbs…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